子貢
作者:金龍   |  字數(shù):15946  |  更新時間:2009-12-11 16:41:45  |  分類:

官場財經

子貢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名為端木賜,是孔子的得意門生,而且是中國最早的儒商。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善于雄辯,辦事通達,曾任魯、衛(wèi)兩國之相。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商于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馬遷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對他所費的筆墨最多,其傳記就篇幅而言在孔門眾弟子中是最長的。這個現(xiàn)象說明,在司馬遷眼中,子貢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我們循著司馬遷的這個思路,再細細閱讀論語等書,便可看出子貢這個人物非同尋常。他的影響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門弟子中無人所能企及的:他學績優(yōu)異,文化修養(yǎng)豐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尤其是理財經商的能力極其高超,有著卓越的天賦。在孔門弟子中,子貢是把學和行結合得最好的一位。

論語·先進載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意思是說,顏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卻窮得丁當響,連吃飯都成問題,而子貢卻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猜測行情,而且每回都猜對。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亦記載:“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資……家累千金”,這里的“廢舉”是指賤買貴賣。“轉貨”是指“隨時轉貨以殖其資”,翻譯成現(xiàn)在的話就是:子貢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賤買貴賣從中獲利,以成巨富。

由于子貢在經商上大獲成功,所以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以相當大的篇幅對這位商業(yè)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經濟發(fā)展上所起的作用。他在當時的名聲和地位,甚至超過了他的老師孔子。

呂不韋

呂不韋的經營理念:敢于冒險,善于投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風險投資帶來豐厚回報;助人成功,己也成功;助人貴在雪中送炭;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他大約出生于公元前290年至公元前280年之間,卒于公元前235年,是戰(zhàn)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

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于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并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公元前265年,呂不韋為求發(fā)展,來到趙國國都邯鄲。邯鄲城的繁華,讓呂不韋眼花繚亂。他一邊花天酒地,流連于歌樓舞榭之間,一邊也沒忘記他是為獲取財富而來的,是要搜索一種能大大贏利的商品。這個一本萬利的貨物很快就被呂不韋發(fā)現(xiàn)了。

當時,秦國的王孫嬴異人正在趙國當人質。呂不韋經過多方探聽,把嬴異人的身世、家庭關系、目前處境等了解得一清二楚。當他見到這位落魄的王孫時,憑他多年的經商經驗,一眼便看出:多方尋覓的寶貝就在這里!所以,他不由得脫口而出,留下了一句經商名言:此奇貨可居。

為了這件事,呂不韋專程回到家中與父親商量。

呂不韋問父親:“耕田能獲幾倍的利?”

父親說:“十倍的利?!?/p>

呂不韋又問:“經營珠玉能贏幾倍的利?”

父親說:“百倍的利。”

呂不韋再問:“幫助立一國之主,能贏幾倍的利?”

父親說:“無數(shù)的利?!?/p>

于是,呂不韋得出結論說:“現(xiàn)在努力耕田,只能保證吃飽穿暖,而幫助立一國之君,得到的好處,可以傳之后世。這種有厚利可圖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他想到做到,果真將嬴異人當作了商品來投資,以期在幫助嬴異人登上秦國王位后收獲“立主定國”所帶來的無數(shù)倍的高收益。但是,作為商人的呂不韋卻有所不知,搞政治絕非如同經商做生意那般簡單。在那個專制時代,如果經商失敗頂多是傾家蕩產,而搞政治失敗則會家破人亡,甚至株連九族。

因此,雖然呂不韋掌控了一段時間的秦國事業(yè),也撈到了不少財物,但最終還是賠了,而且賠得個干干凈凈,落了個飲鴆自殺的結局。對于經商來講,呂不韋善于賤進貴出,懂得奇貨可居,但是他經商成功后的輝煌和從政失敗后的悲慘卻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這也是他給后人留下的最大遺憾。而他在進行風險投資時的言行,卻非常值得后人進行一番品味、思索、借鑒和揚棄。

時至今日,呂不韋所說的“奇貨可居”,已經成為風險投資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他的氣魄之大、信心之強、眼光之遠、心計之深、創(chuàng)意之妙、謀劃之秘、辦法之多、預見之準、收益之豐,都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說他是古今中外第一風險投資商,也一點不為過。他以商業(yè)手法投機政治的策劃行為也毫無疑問地成為后世風險投資業(yè)的鼻祖,是一次絕無僅有的千古嘗試,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胡雪巖

清末的紅頂商人胡雪巖靠經營錢莊、中藥和絲茶等業(yè)務,操縱江浙商業(yè),資金最高的時候,達到了兩千萬兩之巨,并開辦了胡慶馀堂中藥店,留傳至今。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錢莊一個小伙計開始,通過結交權貴顯要,納粟助賑,為朝廷效犬馬之勞;洋務運動中,他聘洋匠、引設備,頗有勞績;左宗棠出關西征,他籌糧械、借洋款,立下汗馬功勞。幾經折騰,由錢莊伙計一躍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他構筑了以錢莊、當鋪為依托的金融網,開了藥店、絲棧,既與洋人做生意也與洋人打商戰(zhàn),度過了輝煌而又悲壯的一生。

胡雪巖小時候家里很窮,幫人放牛為生,后來由人推薦到杭州的于姓錢莊當學徒,得到了老板的賞識,升職成為跑街。1860,因為老板無后,臨終前,把錢莊贈給了他。胡雪巖于是自己開了阜康錢莊,并且和官場中人往來不斷,成為了杭城一大商紳。

1861年11月,太平軍進攻杭州,他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委任他為總管,主持全省的錢糧和軍餉,因此阜康錢莊從中獲利頗豐。京內外的各級官員,無不把阜康作為外庫,寄存到這里的銀子不計其數(shù)。

他還協(xié)助左宗棠開辦企業(yè),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了大量的回傭。另外,在官府的支持下,他順理成章地操縱了江浙商業(yè),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

到1872年,阜康錢莊的支店達到20多處,遍布大江南北。資金有2000萬余兩,田地萬畝。由于輔助左宗棠有功,他曾被授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成為一個典型的官商,也是當時最紅火的人物。隨后他籌設胡慶馀堂雪記國藥號,于1876年在杭州涌金門外購地10余畝建成了膠廠。

胡慶馀堂雪記藥號,以一個熟藥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y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有400余個,精制成藥,便于攜帶和服用。那時戰(zhàn)爭頻繁,疫癘流行,胡氏辟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藥品很受老百姓和軍隊的歡迎。

此后,胡雪巖親筆書寫了“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藥業(yè)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制務精”。其所用藥材,直接向產地選購,并自設養(yǎng)鹿園。胡慶馀堂成為國內規(guī)模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藥的國藥號,飲譽中外,對中國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

1882,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shù)百萬擔,企圖壟斷絲業(yè)貿易,惹怒了外商,聯(lián)合拒購華絲。又因為海關和海運操縱在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運。次年夏天,他被迫賤賣,虧耗了1000萬兩,家資去半。加上周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到了十一月,各地的商號紛紛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馀堂易主,宣告關門倒閉。

接著,慈禧太后下令將他革職查抄,嚴追治罪。胡雪巖遣散了姬妾仆從,開始善后。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一貧如洗,從原點出發(fā),最終又回到了原點。但是他精心創(chuàng)下的胡慶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

胡雪巖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才取人,不求完人。他說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

他不僅擅長用人,還會識人,王有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在道光年間,王有齡就已捐了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后來碰見了胡雪巖。他慧眼識珠,認定此人前途不凡,便資助了王有齡五百兩銀子,叫王有齡速速進京混個官職。后王有齡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經其推薦到浙江巡撫門下,順利地當了糧臺總辦。

王有齡發(fā)跡后并未忘記當年胡雪巖知遇之恩,于是資助胡雪巖自開錢莊,號為“阜康”。之后隨著王有齡的不斷高升,胡雪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錢莊外,還開起了許多的店鋪。

庚申之變成為胡雪巖大發(fā)展的起點。在庚申之變中,胡雪巖處變不驚,暗中與軍界搭上了釣,大量的募兵經費存于胡的錢莊中,后又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漕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zhàn)時財經,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胡雪巖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齡之外,另一個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齡因喪失城池而自縊身亡,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此時糧食短缺等問題困擾著左宗棠,令他苦惱無比。急于尋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巖又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內籌齊十萬石糧食的任務,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賞識并被委以重任。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巖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于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他在經辦糧臺轉運、接濟軍需物資之余,還緊緊抓住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勾結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了約千余人、全部用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這支軍隊曾經與清軍聯(lián)合進攻過寧波、奉代、紹興等地。

在左宗棠任職期間,胡雪巖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墊,修復名寺古剎,收殮了數(shù)十萬具暴?。换謴土艘驊?zhàn)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方便了百姓;向官紳大戶“勸捐”,以解決戰(zhàn)后的財政危機等事務。胡雪巖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這樣,財源滾滾來也就不在話下了。自清軍攻取浙江后,大小將官將所掠之物不論大小,全數(shù)存在胡雪巖的錢莊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zhèn)設立商號,利潤頗豐,短短幾年,家產已超過千萬。

除了創(chuàng)辦胡慶馀堂以懸壺濟世的義舉之外,胡雪巖還為左宗棠的西征舉借洋款,為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結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蠻統(tǒng)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又書寫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筆。

在功成名就之后,他為杭州百姓做了許多義舉:開設錢塘江義渡,方便了“上八府”與“下三府”的聯(lián)系,并設船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還極其熱心于慈善事業(yè),樂善好施,多次向直隸、陜西、河南、山西等澇旱地區(qū)捐款賑災。

到1878年,除了胡雪巖捐運給西征軍的藥材外,他向各地捐贈的賑災款估計已達二十萬兩白銀。更鮮為人知的是,在轟動朝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聲譽活動京官,贊助錢財,為此案最終昭雪立下了汗馬功勞,借此案又使他的義聲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還兩度赴日本,高價購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國文物。從這一切舉動中可見他行俠仗義的仁厚之心和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胡雪巖在商場馳騁多年,靠官府后臺,一步步走向事業(yè)的頂峰,風光無限,但其最終的失敗,卻也是由官場后臺的坍塌和官場的互相傾軋所致。胡雪巖雖為商人,但他的發(fā)跡以及鼎盛與政界要人的庇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緊緊把握住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精髓,先借助王有齡開錢莊,又以左宗棠為靠山創(chuàng)辦胡慶馀堂,為西征籌借洋款,從而一步步走向事業(yè)的巔峰。作為一名商人,他被御賜二品頂戴,被賞黃馬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但就是這樣一位已名利雙收、事業(yè)有成的人,卻在幾天之內垮掉了,他的事業(yè)也隨之走到了盡頭。

表面上胡雪巖生意的失敗是由于他野心過大,急于擴充,出現(xiàn)決策性失誤,使錢莊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公濟典當、胡慶馀堂等紛紛關閉。但導致胡生意失敗的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敵人的打擊。胡雪巖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

他的一生極具戲劇性,短短的幾十年里,他由一個錢莊的伙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于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他以“仁義”二字作為經商的核心,善于隨機應變,卻決不投機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不忘本,深諳錢財?shù)恼嬲齼r值,大行義舉,在贏得美名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滿足。他經商不忘憂國,協(xié)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特別是最后三點,讓他在中國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李嘉誠

1928年,李嘉誠出生于廣東潮州,童年生活非常貧困。他的父親是小學校長,靠領微薄工資勉強度日。1940年,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軍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1942年,父親病逝。為了養(yǎng)活母親和三個弟妹,李嘉誠被迫輟學。

開始,李嘉誠為一間玩具制造公司當推銷員。這段經歷對他這一生的影響都非常大,后來他說,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必須充滿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銷的產品,盡最大努力,設法讓客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yōu)秀的。

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他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他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勞,二是創(chuàng)新。

由于出色的推銷成績,他在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后又被提升為這家塑膠帶制造公司的總經理。

又過了兩年,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為了更好了學到先進的技術,1957年春天,李嘉誠揣著強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飛往意大利的班機去考察。他在一間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尋訪那家在世界上開風氣之先的塑膠公司的地址,經過兩天的奔波,李嘉誠風塵仆仆來到該公司門口,但卻戛然卻步。

他素知廠家對新產品技術的保守與戒備,也許應該名正言順購買技術專利。然而如此一來,以長江廠小本經營,是絕對付不起昂貴的專利費的。再者,廠家也絕不會輕易出賣專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領市場,賺得盤滿缽滿,直到準備淘汰這項技術時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誠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這家公司的塑膠廠招聘工人,他去報了名,被派往車間做打雜的工人。李嘉誠只有旅游簽證,按規(guī)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老板給李嘉誠的工薪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他知道這位亞裔勞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誠沒有計較這個,他負責清除廢品廢料,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qū)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每天收工后,他都急忙趕回旅店,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

整個生產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屬于保密的技術環(huán)節(jié)還是不得而知。于是在假日,李嘉誠邀請數(shù)位新結識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國餐館吃飯,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術工人。李嘉誠用英語向他們請教有關技術,佯稱他打算到其他的廠應聘技術工人。李嘉誠通過眼觀耳聽,大致悟出塑膠花制作配色的技術要領。

他從意大利滿載而歸。隨機到達的,還有幾大箱塑膠花樣品和資料。臨行前,塑膠花已推向市場,李嘉誠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銷售情況。他發(fā)現(xiàn)繡球花最暢銷,立即買下好些繡球花作樣品。

李嘉誠回到長江塑膠廠不動聲色地把幾個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召集到辦公室,他宣布,長江廠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使長江廠更上一層樓。他在香港快人一步地研制出塑膠花,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

按理說,物以稀為貴,賣高價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嘉誠明察秋毫,他認為塑膠花工藝并不復雜,因此,長江廠的塑膠花一面市,其他塑膠廠勢必會在極短時間內跟著模仿上市。倒不如在人無我有、獨家推出的極短的第一時間,以適中的價位迅速搶占香港的所有塑膠花市場,一舉打出長江廠的旗號,掀起新的消費熱潮。賣得快,必產得多,以銷促產,比居奇為貴更符合商界的游戲規(guī)則。這樣,即使效顰者風涌,長江廠也早已站穩(wěn)了腳跟,長江廠的塑膠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費者心中。他的這一營銷理念立刻就取得了成功。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fā)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fā)展和投資實業(yè)公司。當“長江實業(yè)”于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李嘉誠先生現(xiàn)任“長江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yè),于1994年除稅后贏利達28億美元。1995年12月,長江實業(yè)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2008年全球華商500強雙榜正式揭曉,李嘉誠蟬聯(lián)全球華商富豪500強榜首,個人財富達2278億元,比上一年增加了480多億元,相當于日增1.3億元。

李嘉誠的做人之道:

“做人的一等智慧,經商的一流學問”。意思是說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歡和你交往,那是最重要。

李嘉誠的經商之道:

在激烈的競爭中多付出一點,便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勝出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么一點。若是跑短程的,可能是不夠一秒之差,所以快一點就是贏。

李嘉誠的用人之道:

出身寒門的李嘉誠通過半個世紀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從一個普通人成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每當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誠總是坦然告知,良好的處世哲學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在其長江實業(yè)集團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時,敏銳地意識到,企業(yè)要發(fā)展,人才是關鍵。一個企業(yè)的發(fā)展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專業(yè)人才,而他當時的企業(yè)所面臨的人才困境較為嚴重。李嘉誠克服重重阻力,勸退了一批創(chuàng)業(yè)之初,幫助他一起打江山的“難兄難弟”,果斷起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專業(yè)人員,為集團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諸如開辦夜校培訓在職工人,選送有培養(yǎng)前途的年輕人出國深造,而他自己也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學習知識、自學英語。

在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班子里,既具有杰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香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于謀斷的西方人??梢赃@么說,李嘉誠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回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開的。他起用的那些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yè)管理經驗帶入長江集團,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下運作;而對外,李嘉誠不但把西方人作為收購的主要對象,而且讓西方人作為進軍西方市場的主導。

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誠深知,不僅要在企業(y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大膽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業(yè)發(fā)展的同一階段注重發(fā)揮人才特長,恰當合理運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團里既有朝氣蓬勃、精明強干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謀士”。

李嘉誠說:大部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以各盡所能、各得所需、量材而用為原則。這就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fā)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相比小得多,但也能發(fā)揮其部分作用。

郭臺銘

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出生于1950年10月8日,祖籍山西省澤州縣南嶺鄉(xiāng)葛萬村人,是晉商的典型代表。他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在2001美國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郭臺銘位列第198名。次年,他入選了美國商業(yè)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

1966年,由于家境貧寒,郭臺銘進入臺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yè)。服完兵役后,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yè)務員。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chuàng)立了鴻海塑料企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才一年的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yè)成了郭臺銘的全資公司。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qū)興起,郭臺銘便從制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guī)模只有30萬元新臺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

自初創(chuàng)鴻海,郭臺銘的奮斗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臺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xiàn)這一宏大目標,他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保裁涝惶斓钠嚶灭^,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臺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蛋刂灰行略O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

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系,郭臺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xiàn)在全世界每5臺電腦中就有一臺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是光有客戶還不行,打鐵還需自身硬,郭臺銘背后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chuàng)業(yè)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臺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后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個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fā)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yè)中求得生存發(fā)展,郭臺銘創(chuàng)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制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迅捷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了“交期準、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在企業(yè)管理方面,郭臺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jié)。用人方面,他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干,郭臺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臺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shù)億元新臺幣,頭獎高達數(shù)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臺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臺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臺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他徒手創(chuàng)業(yè)至今30多年,企業(yè)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億元新臺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不過郭臺銘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本色始終未變,并以“摳”字聞名商界。

王永慶

臺塑董事長王永慶在世界化工行業(yè)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工業(yè)的前50名。一家華人企業(yè)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與他善于用人有著很大的關系。王永慶創(chuàng)造出一套科學用人之道,其中最為精辟的是“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兩套方法。

王永慶經營成功的八個秘訣:

追根究底:對問題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絕不罷休。

務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問結果。

瘦鵝理論:忍饑耐餓,堅韌不屈,等待機會的到來。

基層做起: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從基層做起,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實力主義:學歷不等于實力,實務經驗愈豐富,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切身感:制定讓員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發(fā)揮員工最大潛能。

價廉物美:堅持供應價廉物美的原料給下游客戶,企業(yè)得以蓬勃發(fā)展。

客戶至上:買賣雙方唇齒相依,給客戶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王永慶1916年出生于臺灣省的臺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縣,父親王長庚以種茶為生,生活很是艱辛。15歲小學畢業(yè),王永慶便到茶園當雜工了,后來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學徒。

到了第二年,他就用父親借來的200元錢做本金自己開了一家小米店。1954年,他籌資創(chuàng)辦臺塑公司,靠著“堅持兩權徹底分離”的管理制度,臺塑集團發(fā)展成為臺灣企業(yè)的王中之王,下轄9家公司,在美國還經營著幾家大公司,資本額在1984年就達45億多美元,年營業(yè)額達30億美元,占臺灣國民生產總額的5.5%,在民間企業(yè)中首屈一指。

同時,與臺塑集團企業(yè)有著存亡與共關系的下游加工廠超過了1500家,如今,在臺灣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學工業(yè)界他居50強之列,是臺灣唯一進入世界企業(yè)50強的企業(yè)王。

王永慶在總結臺塑企業(yè)的發(fā)展過程時說,如果臺灣不是幅員如此狹窄,發(fā)展經濟深為缺乏資源所苦,臺塑企業(yè)可以不必這樣辛苦地致力于謀求合理化經營就能求得生存及發(fā)展的話,是否能做到今天的PVC塑膠粉粒及其他二次加工均達世界第一,不能不說是一個疑問。

他又說,研究經濟發(fā)展的人都知道,為什么工業(yè)革命和經濟先進國家會發(fā)源于溫帶國家,主要是由于這些國家氣候條件較差,生活條件較難,不得不求取一條生路,這就是壓力條件之一。日本工業(yè)發(fā)展得很好,也是在地瘠民困之下產生的,這也是壓力所促成的。今日臺灣工業(yè)的發(fā)展,也可說是在“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壓力條件下產生的。”

不得不說,臺塑企業(yè)能發(fā)展至年營業(yè)額逾千億元的規(guī)模,可以說就是在這種壓力逼迫下,一步一步艱苦走出來的。王永慶把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糅入企業(yè)管理中,創(chuàng)立了“壓力管理”的方法,就是人為地造成企業(yè)整體有壓迫感和讓臺塑的所有從業(yè)人員有壓迫感。

合理的激勵機制是,王永慶對員工施加巨大的壓力,同時對部屬的獎勵也極為慷慨。臺塑的激勵方式有兩類。一類是物質的,一類是精神的。臺塑的金錢獎勵以年終獎金與改善獎金最有名。王永慶私下發(fā)給干部的獎金稱為“另一包”(因為是公開獎金之外的獎金)?!傲硪话庇址謨煞N:一種是臺塑內部通稱的黑包;另一種是給特殊有功人員的杠上開包。

1986年黑包發(fā)放的情況是:課長、專員級新臺幣10萬—20萬;處長高專級20萬一30萬;經理級100萬。同時給予特殊有功人員200萬—400萬的杠上開包。業(yè)績突出的經理們每年薪水加紅利可達四五百萬元,少的也有七八十萬元。此外還設有成果獎金。

對于一般職員,則采取“創(chuàng)造利潤,分享員工”的做法。員工們都知道自己的努力會有代價的,這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除了以上兩套管理方法,在人員選拔、使用上王永慶也自有一番心得。他認為人才往往就在你的身邊,求才應從企業(yè)內部去尋找。他說:“尋找人才是非常困難的,最主要的是,自己企業(yè)內部的管理工作先要做好;管理上了軌道,大家懂得做事,高層經理人才有了知人之明,有了伯樂,人才自然就被發(fā)掘出來了。自己企業(yè)內部先行健全起來,是一條最好的選拔人才之道?!蓖跤缿c分析指出,身為企業(yè)家,應該知道哪一個部門需要何種人才。例如:這個單位欠缺一個分析成本的會計人員,或是電腦的程序設計人員;究竟是哪一種成本分析,需要的是哪一部門的電腦專家,困難在哪里等等。任用人才時應首先確定工作職位的性質與條件,再決定何種類型的人來擔任最適宜,然后尋求擔任此職位的人才。

王永慶說:“就像苦苦研究一樣東西,到了緊要階段,參觀人家的制造,觸類旁通,一點就會;如果不經苦苦的研究追求,參觀人家的制造,仍然一無所得。要自己經過分析,知道追求的目的,才知道找怎樣的人才,否則空言找人才,不是找不到,就是找到了也不懂得用。還有,人才找來了,因為自己的無知,三言兩語便認為不行的也多得是;或者因為本身制度的不健全,好好的人才來了,不久就失望而去?!?/p>

基于這個道理,臺塑每當人員缺少時,并不是立即對外招聘,而是先看看本企業(yè)內部的其他部門有沒有合適的人員可以調任,如果有的話,先在內部解決,填寫“調任單”,兩個單位互相協(xié)調隨即調任即可。

通過內部的甄選有兩大優(yōu)點,一方面可以改善人員閑置與人力不足的狀況;另一方面則因人員已熟悉環(huán)境,訓練時間可以節(jié)省下來。這樣就可發(fā)揮輪調的作用,將不適合現(xiàn)職的人,或對現(xiàn)職有倦怠的人另換一個工作,使其更能發(fā)揮所長,而且分工太細組織僵化等現(xiàn)象,也可以從調任中消除掉。

牛根生

“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這是中央電視臺200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辭。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

他始于1999年創(chuàng)辦蒙牛乳業(yè),在“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的困境下開拓進取,使現(xiàn)在的蒙?!耙挥腥驑影骞S,二有國際示范牧場,三有液態(tài)奶銷量全國第一”。

“蒙牛速度”在中國企業(yè)界引人注目,創(chuàng)造了多項全國紀錄,比如榮獲中國成長企業(yè)“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品行業(yè)競爭力第一名”,擁有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國際示范牧場,首次引入擠奶機器人,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yè)產業(yè)化“第一龍頭”;蒙牛枕單品銷量居全球第一,液態(tài)奶銷量居全國第一。蒙牛還是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業(yè),并一舉摘得“2004年最佳IPO”的桂冠。

1958年,一個出生不足滿月的男孩兒,被父母以50元的價格賣給一戶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yè)是養(yǎng)牛,從此,這個由養(yǎng)父和養(yǎng)母撫養(yǎng)的孩子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養(yǎng)父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過抱養(yǎng)來栽根立后,所以給這個苦命的孩子取名為“根生”。

牛根生從小嘗盡世間冷暖,父親解放前被抓過壯丁,有過一段從警經歷,且在國民黨逃離大陸前,陰差陽錯,文檔上給了他一個虛擬的頭銜:警長。養(yǎng)母曾是國民黨高官的姨太太。兩個這般“特殊”人物,又是在那樣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牛根生的遭遇可想而知。

解放戰(zhàn)爭期間,養(yǎng)母曾把自己的財產廣為散發(fā),一部分送了人,一部分是寄存在別人那里。六十年代,由于生活困難,養(yǎng)母領著牛根生試圖找回那些寄存的東西,人家不僅不承認,還把母子倆給轟了出去。

河東河西,人情冷暖,對牛根生的財富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時候的他初次體會到“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觀念。復雜的經歷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優(yōu)秀品質:容忍、剛強、獨立、不屈不撓。

1978年,他繼承父業(yè),開始養(yǎng)牛。1983年進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總廠。他從一個洗瓶工開始干起,當過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分廠副廠長、分廠廠長,一直做到生產經營副總裁,牛根生在這個位置兢兢業(yè)業(yè)一干就是八年。1987年,工廠為新出的雪糕搞調研,牛根生拿給兒子嘗。不料,兒子才咬一口,就將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沒有怪兒子,而是反思自己的產品:產品做不好,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理會,更何況消費者了。

從那時起,牛根生發(fā)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國第一!為了做出品牌,他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劃人。

“三番五次登門拜訪,但是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掉我。我跟策劃人說,我雖然是賣冰棍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他問:你表哥是誰?我說:賣汽水的可口可樂。賣冰棍的是賣汽水的孿生兄弟,既然可口可樂可以做品牌,賣冰棍的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

幾年后,牛根生做到了:伊利雪糕風靡全國,銷售額由1987年的15萬元增長為1997年的7億元,成為中國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區(qū)域銷售額占到伊利總銷售額的80%。1998年,牛根生突然被免職,他帶著對企業(yè)的深厚感情和無限遺憾離開了伊利。有人稱,這是一段充滿個人恩怨同時夾雜著體制之痛的“草原公案”。

1999年,牛根生賣掉自己和妻子的股份,用100多萬元注冊了蒙牛。伊利傳出話來,“一百萬元能干什么!”牛根生對蒙牛的將來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令他出乎意料的是,鄭俊懷的手下大將,包括液體奶的老總、冰淇淋的老總,紛紛棄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那邊去了。這樣先后“嘩變”的,大概有三四百人。

牛根生曾告誡他們:“你們不要棄明投暗?!钡蠹覉远ǖ卣J為他不是“暗”而是“明”。這些忠誠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勝的悲壯劇:他們或者變賣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貸,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養(yǎng)老的錢也傾囊而出。

一位中層干部說:“可以說大家連買棺材的錢都拿出來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湊了一千多萬元的“同心錢”,蒙牛終于成立了。然而面對如此信任他的老部下們,牛根生感到肩上的擔子無比沉重。

僅在誕生第一年,蒙牛就遭受了6次由同行發(fā)動的致命打擊。即便到了2003年,依然受到過有計劃的新聞誹謗,被牛根生善意稱作“競爭隊友”的同行,卻惡意地斥資600萬元企圖置蒙牛于死地。2004年也是個多事之秋,這一年,蒙牛先后遭受了新聞誹謗和來自犯罪分子的連環(huán)恐嚇。

身經百戰(zhàn)的牛根生回首這些往事時置之一笑:“世上難產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死胎,一種是巨嬰??磥砦覀儽槐瞥闪撕笳摺!?/p>

九死一生的蒙牛集團沒有倒下,以品牌和信譽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有人說,蒙牛的成功是個奇跡。牛根生否認“奇跡”的說法,無論是從經驗還是從能力上,蒙牛的成功的確令人嘆為觀止,卻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牛根生信奉“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其領導的蒙牛與億萬消費者、千萬股民、百萬奶農及數(shù)十萬產銷大軍結成命運共同體,被人們稱為西部大開發(fā)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yè)”,由此誕生了一段流傳甚廣的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馬云

1999年,馬云正式辭去公職,以50萬元人民幣起家,創(chuàng)辦了阿里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yè)務。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兩次共獲得國際風險資金2500萬美元投入,馬云以“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全球的大市場”的經營管理理念,迅速招攬國際人才,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同時培育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為中國企業(yè)尤其是中小企業(yè)迎接“入世”挑戰(zhàn)構建一個完善的電子商務平臺。

目前,阿里巴巴已經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0多萬注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yè)信息,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qū),被國內外媒體、硅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Yahoo、Amazon、eBay、AOL比肩的五大互聯(lián)網商務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動了中國商業(yè)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無限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兩次被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多次被相關機構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B2B網站、中國商務類優(yōu)秀網站、中國百家優(yōu)秀網站、中國最佳貿易網。

從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幾種語言400多家著名新聞傳媒對阿里巴巴的追蹤報道從未間斷,被傳媒界譽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

在馬云身上,還有很多個第一:

他是第一個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并堅守互聯(lián)網領域的企業(yè)家;

開辦了中國第一個互聯(lián)網商業(yè)網站——中國黃頁,提出并實踐面向中小企業(yè)的B2B電子商務模式,為互聯(lián)網商務應用播下最初的火種;

在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開創(chuàng)了全球第一個企業(yè)間網上信用商務平臺;

他創(chuàng)辦的個人拍賣網站淘寶網,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本土化的獨特道路,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成為亞洲最大的個人拍賣網站;

他還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封面的企業(yè)家。

看到這些介紹,也許你很難想像,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的創(chuàng)造者馬云會不懂電腦,對軟件、硬件一竅不通。但馬云認為,企業(yè)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打造一個明星團隊,而不只是擁有明星領導人。他坦言,自己最欣賞的就是唐僧師徒團隊。

馬云說:“唐僧是一個好領導,他知道孫悟空要管緊,所以要會念緊箍咒;豬八戒小毛病多,但不會犯大錯,偶爾批評批評就可以;沙僧則需要經常鼓勵一番。這樣,一個明星團隊就成形了?!?/p>

在他看來,一個企業(yè)里不可能全是孫悟空,也不能都是豬八戒,更不能都是沙僧,“要是公司里的員工都像我這么能說,而且光說不干活,會非常可怕。我不懂電腦,銷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p>

馬云認為,很多時候,中國的企業(yè)往往是幾年下來,領導人成長最快,能力最強,其實這樣并不對,他們應該學習唐僧,用人用長處,管人管到位即可。畢竟,企業(yè)僅憑一人之力,永遠做不大,團隊才是成長型企業(yè)必須突破的瓶頸。

的確,阿里巴巴在發(fā)展過程中也犯過許多錯。比如在創(chuàng)業(yè)早期,阿里巴巴請過很多“高手”,一些來自500強大企業(yè)的管理人員也曾加盟阿里巴巴,結果卻是“水土不服”。

“就好比把飛機的引擎裝在了拖拉機上,最終還是飛不起來一樣,我們在初期確實犯了這樣的錯。那些職業(yè)經理人管理水平確實很高,但是不合適。”在闡述了企業(yè)必須用對人的道理之后,馬云接著強調了團隊自身提高的重要性。他認為如果企業(yè)不能適時應變,不斷創(chuàng)新,要想做百年企業(yè)簡直是癡心妄想。

最后他總結說:“造就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并不是要打敗所有的對手,而是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力優(yōu)勢,建立自己的團隊、機制、文化。我可能再干5年、10年,但最終肯定要離開。離開之前,我會把阿里巴巴、淘寶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企業(yè)成長機制建立起來,到時候,有沒有馬云已并不重要。”

柳傳志

聯(lián)想總裁柳傳志,中國IT企業(yè)的教父,自從并購了IBM的筆記本業(yè)務后,有關于他的點擊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他兩次蟬聯(lián)了北京青年報第一、第二屆“財富年度人物”及中國企業(yè)聯(lián)合會“2000年最優(yōu)秀企業(yè)家”。2000年1月,他被財富雜志評選為“亞洲最佳商業(yè)人士”;2000年6月被商業(yè)周刊評選為“亞洲之星”;2001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25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

1984年,柳傳志與其他10名計算所員工以20萬元人民幣創(chuàng)辦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fā)展公司(聯(lián)想前身)。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從國有民營小企業(yè),成長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旗艦型企業(yè)集團。他實現(xiàn)了聯(lián)想控股的企業(yè)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產權機制和激勵機制,使一大批年輕人走上第一線領導崗位。將西方現(xiàn)代化的管理理論與中國企業(yè)實踐相結合,總結并提出了“企業(yè)管理屋頂圖理論”等管理思想,形成了系統(tǒng)的以“建班子、定戰(zhàn)略、帶隊伍”為理論核心的聯(lián)想管理體系,使聯(lián)想逐步成為一間符合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集團。并且,他的聯(lián)想已經開始了偉大的世界夢想。

柳傳志走上創(chuàng)業(yè)之路,是因為“憋得不行”。

“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大學畢業(yè)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憤懣。”

“突然來了個機會,特別想做事??茖W院有些公司的總經理回首過去,總喜歡講他們從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領導硬讓他們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p>

柳傳志開始的時候已經40歲了,當時他領頭辦公司的背景是,中關村街上辦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計算所也有人出去辦公司,或者給人打工,驗收機器,驗一天收入三四十元,當時計算所一個月的獎金也就30多元,這對計算所正常的科研沖擊很大。

面對于此,計算所所長曾茂朝想:能不能計算所自己辦個公司,積累點錢,上繳給所里,解決所里急需的實際困難。柳傳志以往表現(xiàn)出來的組織能力使曾茂朝覺得他是最佳人選。

至于想沒想過失敗,柳傳志說,“當時的情況已經是最糟了,還能怎么糟?我真的去做一個一般的干部,我相信我也能做得好。我會分析,要升遷,到底是做事重要?還是做關系重要?”

柳傳志認為,同樣是賣餡餅,也可以有立意很高的賣法,比如,通過賣餡餅,開連鎖店。他強調立意,是因為他明白,只有立意高,才能牢牢記住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不松懈,才能激勵自己不斷前進;其次,立意高了,自然會明白最終目的是什么,不會急功近利,不在乎個人眼前得失。

他認為自己能夠成大事的第二個原因是他掌握了以“建班子,定戰(zhàn)略,帶隊伍”為主要內容的“管理三要素”。

建班子的主要內容是:“一把手是有戰(zhàn)斗力的班子的核心,第一把手應該具備什么條件,應該如何進行自身修養(yǎng)?第一把手應該如何選擇班子的其他成員,其他成員不合標準怎么辦?班子的成員如何進行考核?沒有一個意志統(tǒng)一的、有戰(zhàn)斗力的班子,什么定戰(zhàn)略,帶隊伍都做不出來。宗派是形成團結班子的絕癥,要杜絕一切可能產生宗派的因素。”

定戰(zhàn)略的主要內容是:1.確定長遠目標;2.決定大致分幾個階段;3.當前最近的目標是什么;4.選什么道路到達;5.行進中要不要調整方向。

柳傳志認為自己身上的奉獻精神是能夠成大事的第三個原因?!埃梗澳甏郧?,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和外國的創(chuàng)業(yè)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國創(chuàng)業(yè),沒有奉獻精神,創(chuàng)業(yè)實際很難實現(xiàn)。如果我比別人多一點什么的話,就多了點這種精神?!?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