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人物傳記 >民國政府五院院長 > 譚延闿:“藥中甘草”1928年任職 ?。?
譚延闿:“藥中甘草”1928年任職 ?。?/div>
作者:哈戰(zhàn)涌   |  字數(shù):3760  |  更新時間:2015-07-20 16:35:51  |  分類:

人物傳記

譚延闿的一生經(jīng)歷了從封建士大夫到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領袖的轉(zhuǎn)變過程。從外表上看,他是一個溫和敦厚的讀書人,但實際上城府極深,善于察言觀色和思考分析。在紛爭不斷的政治斗爭中,他素以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而著稱,被譽為“藥中甘草”。在民國的早期政壇上,他也算一位頗有特色的大員,不納妾,好美食,善書法,一生軼聞頗多,口碑良好,獲得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的一致贊譽。

譚延闿年輕時仕途頗為順利,卻對在清廷為官不感興趣,回鄉(xiāng)投身教育,曾積極參與立憲活動。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他先后三次督湘,幾經(jīng)沉浮,頗具傳奇經(jīng)歷。

譚延闿是湖南茶陵人,但他的出生地是杭州,初名寶璐,字祖庵,號無畏,后改名為延闿。其父譚鐘麟曾任浙江巡撫、陜甘總督。譚延闿幼時聰穎好學,七歲入私塾,光緒十八年入府學,光緒帝之師翁同龢曾稱他為“奇才”,與陳三立、譚嗣同并稱為湖湘三公子。

1892年,譚延闿就參加了長沙的童子試,后來多次參加鄉(xiāng)試都未考中。1900年,譚延闿中舉人。1904年,譚延闿參加了會試,并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中進士,成為湖南200多年來的第一個會元(明清兩代稱會試考取第一名的人)。同年4月又參加了殿試,考中二等第三十五名,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但不久便告假回到家鄉(xiāng)。

回長沙后,他致力于辦教育、開風氣。先后在地方幾所學堂任學監(jiān)、校董,并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為學?;I資、聘請教員,參與籌劃新式教育,為湖南近代教育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譚延闿

1907年,譚延闿積極進行立憲活動,組織湖南憲政公會。1909年,譚延闿憑借顯赫的家世、飽學的才能以及積極的政治活動能力被選為湖南諮議局議長,成為湖南立憲派首腦人物。次年任北京資政院議員,先后兩次赴京,參加各省立憲派請愿,要求速開國會,出席各省諮議局聯(lián)合會議,與湖北湯化龍等發(fā)起組織憲友會。在資產(chǎn)階級上層中發(fā)揮了較大的政治作用。

在實踐當中,立憲派逐漸看到了清政府“假立憲之名,行專政之實”的真實面目,開始與革命黨人采取聯(lián)合行動。譚延闿也不例外,不僅利用職務之便保護革命黨人,還為其活動經(jīng)費慷慨解囊。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在長沙組織軍政府,就任正副都督。不幾天,焦、陳二人被殺,譚延闿繼任湖南都督,他就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止濫殺無辜和打擊報復。同時,基本維持了原來湖南軍政府的人員配置,革命黨人仍然擔當要職。此后,湖南的社會秩序得以穩(wěn)定。對于革命,譚延闿采取支援的政策,想盡各種辦法補充軍需物資,保證湘軍不斷北上,參加陽夏保衛(wèi)戰(zhàn),對鞏固武昌革命基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他率先表示擁護。8月,加入國民黨,任湖南支部長。在他第一次督湘期間,他推行了一系列頗具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色彩的措施:按照三權分立的形式組建領導層,改革司法制度;大興實業(yè),重視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工礦交通;大力整頓軍隊,加強文化教育,注重言論自由,提倡創(chuàng)辦報紙。同時嚴禁鴉片,緊抓種植、販運、吸食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效果顯著,一時間,湖南成為全國各省禁煙運動的典范。

1913年7月,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爆發(fā),湖南也宣布了獨立。然而,從各省宣布與北洋政府劃清界限,討伐袁世凱的時間來看,湖南卻是最晚的。事實上,譚延闿對于二次革命一直持曖昧態(tài)度。這固然與湖南當時有限的經(jīng)濟軍事條件有關,但也不能否認譚延闿過分考慮利害得失的個人私心。不久,南方討袁軍失敗,譚延闿又宣布取消獨立,但仍被袁世凱撤換,湖南都督由湯薌銘擔任。此后他寓居青島,廣交文人,每日飲酒賦詩,生活倒是清淡恬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借英日同盟之名,對德作戰(zhàn),發(fā)起了對青島的進攻。譚延闿于是回到了上海,每天在家練書法,臨摹顏真卿麻姑仙壇記。這段日子的潛心練習為他后來取得極高的書法造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譚延闿可以說一生基本都在專攻顏書,享有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的美譽。“國民政府”、“行政院”等政府匾額都出自其筆。譚延闿的字結體寬博,雄渾有力,令人稱道。

1916年,胡漢民也來到了上海,譚延闿與胡漢民在多次交談中逐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胡漢民的介紹下,譚延闿還得以見到孫中山并就當時的革命形勢進行了深入談話。6月,袁世凱愧憤而死,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任命譚延闿為湖南省長兼督軍。8月22日,譚延闿回到長沙就職。

第二次執(zhí)掌湘政期間,他在軍事上作了較大調(diào)整,借裁軍名義,解散程潛的第四師,著力培植親信趙恒惕。同時,繼續(xù)以黎元洪為依靠,為湖南爭取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

1917年,府院之爭,張勛復辟,段祺瑞執(zhí)掌北洋政府大權,北方局勢處于一片混亂之中,段祺瑞一直對湖南虎視眈眈,希望通過拿下湖南來控制整個西南。為了應對來自北方的威脅,譚延闿提出“湘人治湘”的口號,強調(diào)指出湖南省政府要以保境安民為宗旨。然而,聯(lián)絡援軍困難重重,形勢又愈加危急,黎元洪的倒臺導致了譚延闿的再度下野。8月,段祺瑞派傅良佐任湖南督軍,失掉兵權的譚延闿遂很快辭去了省長一職,二次赴滬。

1918年2月,孫中山致信譚延闿,希望他能支持護法運動。善觀政治風云的譚延闿收到信后,眼見南北和談局勢日趨成熟,而孫中山又希望自己幫忙,于是便于4月從上海啟程,在仇鰲等人的溝通下來到了廣州。

隨后,譚延闿離粵赴桂,經(jīng)南寧于4月19日在武鳴會見了陸榮廷。兩人經(jīng)過反復商議,決定重建湘桂聯(lián)合戰(zhàn)線,利用直、皖兩系軍閥之間的矛盾,聯(lián)直反皖。6月,譚延闿在湘軍將領趙恒惕等人的擁戴之下,與舊友張其锽等人到達湖南永州。而此時,吳佩孚率領的北洋軍正打算由衡陽進攻零陵。為了早日掃除障礙,譚延闿在與陸榮廷等人反復商量之后,決定派張其锽到衡陽與吳佩孚談判。吳佩孚早就聽聞張其锽為一代奇才,學識廣博精深,相見恨晚,兩人遂結為兄弟,很快達成停戰(zhàn)協(xié)定,至此,湖南的混亂局勢趨于穩(wěn)定,譚延闿也因此被廣州護法軍政府任命為湖南督軍,掛著“在野督軍”的旗號,在湘南與張敬堯?qū)χ拧?/p>

1918年6月,相濡以沫的夫人方氏病逝于上海,聞訊之后,譚延闿悲痛不已。一生酷愛美食的他,為了表達對夫人的懷念之情,在軍中吃了一百天的蔬菜,連過年也沒有例外。加上“在野督軍”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掌握湖南軍政大權,譚延闿心境一度不佳。但他還是從苦悶中恢復過來,把精力重新投入到自己的政治事業(yè)中。

他利用北方直皖兩派系之間以及孫中山與桂系軍閥之間的矛盾尖銳化之際,擴大自己的勢力。還借湘西鎮(zhèn)守副使兼第五區(qū)司令周則范被殺一事,出兵統(tǒng)一湘西,大大發(fā)展了自己的勢力。后來,通過驅(qū)張(敬堯)運動,譚延闿重新當上了湖南督軍兼省長兼湘軍總司令的職務,而且他所控制的湘軍在勢力上也得到了進一步壯大。毛澤東曾評價說:“譚延闿是一個聰明的官僚,他在湖南幾起幾浮,從來不做寡頭省長,要做督軍兼省長。他后來做了廣東和武漢的國民政府主席,還是兼了第二軍的軍長。中國有很多這樣的軍閥,他們都懂得中國的特點?!?/p>

1920年秋,湖南周邊各省相繼掀起了“民治”、“省治”的熱潮,而湖南人民因連年遭遇北洋軍閥的殘暴統(tǒng)治,希望能恢復民氣,實行湖南自治。譚延闿雖曾是“湘人治湘”的倡導者,此時卻在遲疑,對湖南自治缺少信心,深怕得罪南北政府。但是,在各方輿論的呼吁和敦促之下,他最終決定順應民意,為“湘人著想”,實行自治。

然而,譚延闿推崇的自治并非民治,而是官治。1920年9月13日譚延闿邀集在湖南軍政界的官紳名流和省議會議員30多人,召開了所謂的“自治會議”,決定由省政府10人,舊省議會11人組成湖南省自治法起草委員會。隨后省議會還以民意機關自居,組織了“自治研究會”。23日,譚延闿根據(jù)省議會制定的“憲法會議組織法”,召集“憲法會議”。這種假自治、包辦制憲的行為立刻招來湖南各界人士的譴責。

1920年10月下旬,盤踞在廣州護法軍政府的桂系軍閥被滇、粵軍擊敗,陸榮廷、岑春煊等人宣布取消“西南自主權”,與此同時,北洋政府也下達了所謂的統(tǒng)一令。對此,譚延闿感到惶恐,他認為南北對峙的局面一旦結束,“聯(lián)省自治”就會陷于孤掌難鳴的境地。但他仍故作鎮(zhèn)定,不放棄促成私辦省憲的活動。11月2日,譚延闿率湘軍全體官兵發(fā)出宣言:反對岑春煊等人自行取消廣州護法軍政府,重申其湖南自治的主張,并打算將這一主張進行到底。

于是,譚延闿擅自命令舊省議會按照自己在1913年第一次督湘期間所定的舊法進行所謂的“選舉”,并恢復各縣在1913年存在過的縣議會。之后,舊省議會便在譚延闿的授意下,趕制了憲法會議組織法,此舉一出,即陷入到輿論抨擊的洪流中。與此同時,湘軍內(nèi)部的矛盾也達到了白熱化的境地。正是趙恒惕這個譚延闿一手提拔、重用的親信,把他從湖湘一把手的位置上拉了下來。

其實,早在由廣西回到湖南的時候,譚延闿曾表示這次回湘后將“軍事交趙(恒惕),民事交林(支宇)”,自己決不貪戀權位。然而,驅(qū)張運動之后,譚延闿卻身兼湖南督軍、省長、湘軍總司令之職,拒不踐其諾言,引起了趙、林等人的不滿。之后,譚延闿借口“湖南自治”一手包辦制憲,遭到湖南各界的強烈反對,更為趙、林等人倒譚提供了有利時機。再加上他對于孫中山的北伐態(tài)度冷淡,不但不肯出兵,還通電反對,使得孫委托程潛派人赴湘聯(lián)趙倒譚。于是,1920年11月發(fā)生了“平江兵變”,譚延闿被迫辭職,第三次離湘赴滬,而湘軍總司令一職則由趙恒惕擔任,林支宇則被推舉為臨時省長。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