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職場勵志 >做人不能太任性做事不要太隨意 > 第六章 別讓浮躁的內(nèi)心改變了你生活的節(jié)奏(二)
第六章 別讓浮躁的內(nèi)心改變了你生活的節(jié)奏(二)
作者:牧原   |  字數(shù):3963  |  更新時間:2016-07-09 10:41:30  |  分類:

職場勵志

不要物質(zhì)富了,心卻窮了

1935年,紐約市的某個法院中進行了一場非同尋常的審判,當時一個老婦在超市里偷走了一些面包,很顯然這種偷竊行為冒犯了國家法律,所以法官毅然對老婦人做出罰款10美元的懲罰??墒沁@個老婦人畢竟是為了養(yǎng)活挨餓的小孫子才去偷面包的,可以說正是因為沒有人救濟這一老一小,才會導(dǎo)致偷竊行為的發(fā)生,而冷冰冰的法律和人情并沒有給予老人足夠的同情。于是在審判結(jié)束之后,在一旁旁聽的紐約市市長拉瓜迪亞脫下了自己的帽子,然后往里面放入10美元,他對眾人說:“現(xiàn)在請每個人交50美分的罰金,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祖母去偷面包來喂養(yǎng)孫子的城市。”

拉瓜迪亞的舉動贏得了大家的認可,而且這個故事也成為了一樁美談,但是拉瓜迪亞的話實際上恰恰指出了現(xiàn)實社會的一個弊端,那就是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的心卻越來越貧窮了。而這一點應(yīng)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生活在一個日益富足的社會,可是我們往往也生活在一個冷漠的、無趣的、孤獨的社會當中。

在如今這個以金錢和地位來標榜成功的年代中,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有多長時間沒有認真看完一本書了?自己究竟有幾個知心朋友?自己是不是在工作之余感到無所事事,而且時時覺得孤獨寂寞?自己是不是經(jīng)常防備著身邊的人?自己是不是越來越不關(guān)心周圍的事情?自己是否想過豐富的業(yè)余生活?自己是否想過如今快樂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當我們貧窮的時候,我們有朋友,有最簡單但最快樂的聚會,有一個卑微的夢想,有充足而自由的時間,有關(guān)懷他人的愛心和勇氣,除了錢,我們可能擁有一切快樂的要素,我們擁有整個世界。可是當我們漸漸富裕時,總是浮躁地把錢當成一切,當成生活的重中之重,以至于忽視了精神生活的追求,忽視了自己的夢想,忽視了對自己內(nèi)心的充實。

我們常常說要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并進,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過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過于看重物質(zhì)生活,過度追求物質(zhì)享受,以至于忽視了精神修養(yǎng)的提高,忽視了對人格、道德、學(xué)識等精神生活的培養(yǎng),可以說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逐步提高,我們的心卻開始變得越來越空虛空洞。

很多時候,我們也要嘗試著重新充實自己的內(nèi)心,無論外面的生活多么精彩,無論物質(zhì)生活的誘惑多么大,都要沉住氣,都要聽從內(nèi)心的聲音,不能浮躁地被生活所誘惑和俘虜,而應(yīng)該注重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注重內(nèi)心生活的充實??鬃釉谠u價自己的得意門生顏回的時候,忍不住贊美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身居陋巷,吃的是粗茶淡飯,但是卻依然過得很快樂,原因就在于他的內(nèi)心很充實,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信仰,所以能夠苦中作樂。杜甫一生都想著入世當官,可是時不我待,這個愿望始終沒有能夠達成,可是他并不因此而感到空虛,相反地,他總是時刻記掛著百姓,始終在自己的詩歌中尋找寄托,正因為如此,他能夠成為中國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而有些人雖然身處富貴之家,雖然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富,有著人人羨慕的地位,但是精神生活卻很貧乏,他們沒有朋友,沒有理想,沒有什么愛心,沒有屬于自己的快樂,這種生活實際上并沒有多少意義。所以做人不能夠浮躁,不能夠把錢,把物質(zhì)生活看得太重,雖然物質(zhì)追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畢竟每個人都要過日子,但是絕對不能為了物質(zhì)而放棄精神上的提高,而拋棄自己的信仰、理想和修養(yǎng)。

金庸先生出生于浙江海寧,所以他對浙江原本就有一份非常濃厚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尤其是對于杭州,他更是非常向往,為了能夠時常到杭州游玩,他就花重金在杭州建了一個私人別墅。不過裝修之后,金庸先生突然發(fā)現(xiàn)房子太過豪華了,心里覺得非常不安,最后就把房子捐了出去。很多人感到不解,問他為什么這樣做,金庸先生非常慚愧地說:“我名聲有了,地位也高了,但是學(xué)問卻少了?!?/p>

這就是一種覺悟,一種對精神生活的覺悟,這一點其實和魯迅非常像,魯迅是現(xiàn)代最偉大的小說家,無論是從財富、地位,還是名聲來說,都很少有人比能得上他,正因為如此,他便滋長了一些壞脾氣。魯迅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一件小事,在文章中,他說自己有一次坐人力車趕路,不巧車夫在路上撞倒了一個老女人,于是停下來攙扶人家,魯迅覺得自己趕路要緊,而且那個女人也并沒有摔壞,于是埋怨車夫多事,而且讓他不要理會,可是車夫卻執(zhí)意停下來,并將老女人送到附近的巡警分駐所。魯迅看到車夫遠去的背影,突然覺得自己實在太卑微了,內(nèi)心愧疚不已。

2005年,美國社會學(xué)家鮑勃曾經(jīng)在波士頓發(fā)起了一項“找回自己”的行動,很多人放下了工作,他們拿出了自己小時候?qū)懙娜沼洠贸隽诵r候玩過的玩具,請來了小時候的玩伴,有的人甚至趕往曾經(jīng)學(xué)習過的學(xué)校。這些人都有過自己的快樂,有過自己最美好的記憶,他們的生活曾經(jīng)也很充實,他們的心靈也曾經(jīng)很富有,只不過在追逐物質(zhì)生活的過程中,都一一被忽視和拋棄了。鮑勃通過這項活動不僅僅是為了喚起人們對過去美好生活的記憶,更重要的是注意充實自己的內(nèi)心,不要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成為沒有心靈語言沒有心靈故事的空洞軀殼。所以我們平時也應(yīng)該保持冷靜和淡定,要注重充實自己的內(nèi)心生活,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這樣才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福來了莫張狂,禍來了莫亂套

有句古話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睋?jù)說古代的塞翁有個寶貝兒子,而且他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可是有一天兒子騎馬時摔斷了腿,其他人都很難過,可是塞翁卻表現(xiàn)得很淡定,他對其他人說兒子摔斷腿未必是壞事。果不其然,一年之后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大舉入侵中原,雙方爆發(fā)了戰(zhàn)爭,很多年輕人都被拉去當兵,最終死在了戰(zhàn)場上,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斷腿而沒有上戰(zhàn)場,因此逃過一劫。

道家的老子曾經(jīng)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币馑季褪钦f福禍相依,而且能夠相互轉(zhuǎn)化,簡單拿來說就是壞的事情能轉(zhuǎn)化成好事情,而好的事情往往會變壞。正因為福禍相互依存,所以當?;蛘叩渷砼R的時候,一定要沉住氣,要保持冷靜的姿態(tài),千萬不要亂了方寸,只有冷靜面對,才有可能確保福氣不會變成禍事,才有可能從禍事中尋找到福報。

列子是德才兼?zhèn)涞母呤?,但是他的生活卻和名望不相符合,一家人的生活一直很窘迫,飽受饑寒之苦。鄭國的國相聽說列子生活貧困,為了避免別人說鄭國不重視人才,同時也為了拉攏列子作為自己的幕僚,他就派人專門給列子送去了一些糧食。面對這么多的糧食,列子卻高興不起來,反而想辦法委婉拒絕了國相的好意。

列子的妻子對丈夫的行為很不理解,明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為什么還要拒絕掉呢?要知道這些糧食完全可以解決一家人的生計問題,拒絕掉不是太可惜了嗎?難道非得等全家人都餓死了才愿意張嘴去要食物嗎?看著憤怒不已的妻子,列子非常冷靜地分析:“國相與我素無往來,如今他聽了別人的話,才來給我送糧,難保他日后不會聽信別人的話而處罰我。今天拒絕了他的好意,那么日后就可以避免他帶來的災(zāi)禍。”妻子對他的話半信半疑,然后只能作罷。

幾個月之后,國相因為經(jīng)濟問題激起民憤,遭到很多人的討伐,鄭王為了平息民憤,最后誅殺了國相,不僅如此,和國相有過關(guān)聯(lián)的人全部牽涉其中,被當成了同黨而一同誅殺掉。當時有很多人都因此而遭受滅門之禍,而列子非常有遠見,因為拒絕糧食的救濟而幸免于難,這個時候,妻子終于知道列子的判斷是正確的了。

像列子善于觀察形勢、理清福禍相依道理的人,總是能夠趨利避害,能夠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從容應(yīng)對各種狀況。而張良和范蠡也是這樣的人,他們能夠準確預(yù)知福禍,能夠看透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真相和本質(zhì),所以常常會預(yù)先準備好退路,正因為如此,他們在功成名就,準備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卻選擇了離開,很多人認為很可惜,但是如果你看看那些沒有離開的人的下場,就知道他們當初遠離政治絕對是明智之舉。

生活就是如此,我們常常只能看到表象,卻不知道表象之下的那些本質(zhì),我們通常只能看見眼前的東西,卻看不見更長遠的東西。其實禍福常常是相互轉(zhuǎn)化的,看似有福的東西往往藏著禍患,而看似不幸的事情往往會柳暗花明,帶來一線生機。就像玉石一樣,看上去非常珍貴,但是正因為這樣才會經(jīng)常遭受斧錘的打擊,而燎原之火雖然燒盡了草木,可是積灰的土地會因此變得更加富饒,從而確保來年的草木長得更加茂盛。

圣經(jīng)中說:“上帝拿走我們希望之火的同時,又會給我們留下另一樣可喜的東西,這種東西的拾取,需要的是樂觀地像對待自己的敵人一樣對待自己?!笨梢娺@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絕對的福,也不會存在絕對的禍,只要善于把握,只要能夠沉住氣認真對待,那么就能夠?qū)ふ业叫碌倪x擇和出路。

菜根譚中則說:“天欲福人,先以微禍儆之;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由此可見,福氣來臨的時候往往會暫時經(jīng)受一些苦楚,只有經(jīng)受磨煉,你才能有機會嘗到福報,而上天如果想要降臨禍事,那么首先會讓你嘗嘗一些甜頭,這樣你就會發(fā)下戒備之心。正因為如此,當福到來的時候,不能夠太過張狂驕傲,一定要保持理性,要懂得克制自己,這樣就不會樂極生悲。當?shù)準碌絹淼臅r候,不要表現(xiàn)得過于恐懼和悲觀,更不要自亂陣腳,而要認真和淡定地進行分析,這樣或許能夠從禍患中發(fā)現(xiàn)新機會,那么好事就不會變壞,壞事則能夠變好。

其實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總是想辦法留住好的,然后將壞事全部趕走,不過人生并非總是能夠遂人意,你有機會遇到幸運的事情,但同樣有機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如果福報來了,就要注意克制自己,如果奢侈地享完福報,那么禍患也就離自己不遠了。如果禍患來了,要懂得冷靜應(yīng)對,只要有耐性,只要足夠樂觀,那么禍患之中也會帶來很多好機會。

所以做人還是要明智一些、理性一些,不要被眼前的事情所迷惑,要冷靜下來認真看清楚事情的真相,要用更加豁達的胸襟來對待生活中的福與禍,無論生活怎樣,都應(yīng)該積極樂觀地面對,都要保持淡然的心態(tài),千萬不能因此而亂了章法。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