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誠招天下將
名言
質樸卻比巧妙的言辭更能打動我的心。
——莎士比亞
故事
張愛萍是一名高級將領,也是戎馬一生卻手不釋卷的儒將。他不但足智多謀,膽識過人,而且非常注重感情,團結人,信任人,重求信義。他篤信“天下之事,成于同,而敗于異”??谷諔?zhàn)爭初期,他同周恩來同志一起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當時周總理親自贈給他宋代程頤說的一句話,叫做“以誠待人者,亦以誠而應”。他堅信不移,并經常以此教育和影響自己的下屬。正因為他具有這些寶貴的品質,所以,在頻繁的戎馬征戰(zhàn)中,他與同事精誠團結,克服了無數(shù)困難,為黨和人民屢建奇功。
在中國人民海軍建軍史上,就記載了他“誠招天下將”的一段歷史佳話。
1949年年初,黨中央發(fā)出:“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命華東軍“著即組建海軍,務必于1949年年底以前能夠配合陸軍解放臺灣。任張愛萍為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著手組建人民海軍。要在一年時間內,完成組建海軍任務談何容易。一無完整戰(zhàn)艦,二無海軍海上作戰(zhàn)指揮人員,以及駕駛艦船,諳熟海軍技術人才。從陸軍選調上來的兵源,也是未見過海的“旱鴨子”。按照貫例,訓練一個航海官需六到九年,一個艦上操作兵需二到三年正規(guī)訓練。
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張愛萍采取一個大膽的辦法:“招賢納士”。即從原國民黨海軍人員中,廣羅人才。當時,要做出這樣的決定,要拿出很大的勇氣。有人對這個辦法有很大顧慮,認為靠不住??蓮垚燮颊J為,在他們這些人中有不少人,當初投筆從戎,獻身海軍事業(yè),并不完全為一黨一派的私利,而為了抵御外侮,保衛(wèi)國家免受帝國主義的欺負。在建設強大的海軍問題上,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他的想法得到上級肯定之后,立即在全國沿海各大城市設立了招羅原海軍人員的登記處。通告一經發(fā)出,原國民黨海軍一大批重要骨干聞訊應召,應驗了張愛萍的想法。在登記名單上,除一般人員外,還出現(xiàn)了原海軍高級將領:曾以鼎中將、周應聰少將、曾國晟少將等名字,真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徐時輔是一位海軍知識淵博的匡世之才,但他又是國民黨最高當局的一名親信,擔任過國民黨海軍司令部辦公廳副主任,是國民黨海軍司令的把兄弟,蔣介石親自接見他、并授給他“中正獎”。開始時,徐時輔自己有顧慮,怕不被接納,在解放軍中當時也有人說:像他這樣的人,能誠心為建設海軍服務嗎?張愛萍卻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解放前夕,在國民黨逃往臺灣的關鍵時刻,他聽從了我地下工作者的勸告,沒有跟著走,而受到通緝,說明他有愛國心,我們有共同愿望,不能拒之門外?!庇谑菑垚燮加H自接見徐時輔,作了徹夜長談,面對這位海軍全才,懇切地對他說:“歡迎你參加人民海軍,建設海軍,我們沒有經驗。希望你真誠合作……”徐時輔被張愛萍寬厚待人、赤誠相見的精神感動得熱淚橫流,當即表示愿意參加人民海軍,貢獻力量。自此以后,張愛萍吸收他參加海軍建設的重要會議,任他為華東海軍訓練處副處長,放手使用,充分信任。使徐時輔終生難忘的是1949年8月份,張愛萍與徐時輔,及其他國民黨原海軍高級將領一起被毛澤東接見,并合影留念。徐時輔那時34歲,還沒有與在北京的未婚妻完婚,張愛萍便催促他盡早去北京完婚。徐時輔愛人的父親是偽國大代表。有人說:“只他本人就夠復雜了,還有這么一個老丈人,張司令何必這么張羅呢?以后怎么說得清?”張愛萍非但沒有接受好心勸告,還親自在北京為徐時輔主持了婚禮?;槎Y上,張愛萍祝詞說:“祝你們幸福,共同進步!”張愛萍就是這樣帶著共產.黨人的赤誠,走進了徐時輔的心扉。張愛萍對徐時輔并非出自一般關懷,而是出自真心誠意,在他親手制定的人民海軍建軍原則上,是這樣寫的: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人民解放軍陸軍為基礎,團結原海軍人員,共同建設人民海軍。徐時輔被黨的政策感召了,也被張愛萍的人格力量震撼了,他說:“我要以心換心,把我的全部才華奉獻給新中國的海軍事業(yè)。”自此以后,徐時輔夜以繼日地工作。華東海軍部隊根據徐時輔制定的計劃,僅僅用了三個月,就把一批批“旱鴨子”訓練成初步懂得海軍知識和操作技術的海軍人員,與經過學習、思想面貌煥然一新的原海軍人員,一起登上了艦艇。不久,一支用多艘艦組成的人民海軍,突然出現(xiàn)在東海洋面。人民海軍剛剛誕生就威鎮(zhèn)海疆,使敵人聞聲喪膽。先后配合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解放了灘滸島、嵊泗島、舟山群島及一江山島;一舉擊沉了國民黨主力艦“太平號”巡洋艦。徐時輔為新中國海軍事業(yè)的初創(chuàng),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
解讀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比娜獾厝プ鍪?,真誠地去對待人,這樣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你真心地對待他,他也同樣會真心實意地回報你。俗話說“以心換心”就是這個道理。張愛萍在創(chuàng)建中國人民海軍過程中,不僅以“誠招天下將”的品格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而且也與原國民黨海軍人員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革命情誼。
徐悲鴻誠助“二石”
名言
朋友間必須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
——莎士比亞
故事
在中國畫壇,生長在南方和居住在北方的現(xiàn)代畫家傅抱石、齊白石被稱為南北“二石”。傅抱石是中國杰出的山水畫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江蘇省畫院院長,他和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繪制了江山如此多嬌大幅壁畫。他還為郭沫若的屈原一劇設計過服裝,同時又擅長金石篆刻,是個多才多藝的畫家;齊白石是盡人皆知的國畫大師,他獨具特色的藝術珍品作為國家的寶貴文物享譽中外。而他們的成名,是與畫壇伯樂——徐悲鴻的發(fā)現(xiàn)和扶植分不開的。
徐悲鴻以中國卓越的畫家著稱于世,他畫的馬馳名世界,但許多人卻不知道在他58歲的一生中,他把美術教育事業(yè)放在第一位,把個人創(chuàng)作放在第二位,從事美術教育工作30多年,把美術教育作為他畢生堅持不懈殫精竭慮的事業(yè)。
1931年,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的徐悲鴻帶學生到廬山寫生,歸經南昌。這年,近30歲的傅抱石正懷才不遇、湮沒于陋巷。傅曾是制傘工人,完全靠自學成才。當時正在一所小學代課的傅抱石,有一天到寓所拜訪徐悲鴻,他拿了幾塊圖章和幾張畫。徐悲鴻發(fā)現(xiàn)圖章刻得很好,又看他的畫氣勢不凡,就要他再拿些畫來,并留下他的地址。
第二天,徐悲鴻回訪了傅抱石。傅抱石受寵若驚,不知如何是好,特別是聽徐悲鴻說:“你前途無量,應該去留學,去深造。”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覺得自己好像在做夢。
徐悲鴻為傅出國四處奔走,爭取資助,他找到當時的江西省主席,拿出自己的一張畫,說:“這張畫留下來,就算你們買下的,南昌出個傅抱石,是江西的榮譽,你們應該拿錢,讓他深造?!笔≈飨缓猛獬鲆还P錢送傅抱石去了日本。
1929年,蔡元培推薦徐悲鴻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在北平,徐悲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齊白石的作品。齊白石當年已66歲,但他的藝術橫遭畫壇保守派的排斥。當時北平美術界很保守,北平藝術學院的中國畫教學掌握在保守派手里,畫必稱“四王”(清初畫家王時敏、王原祁、王暈、王鑒,他們一味崇古,趨于程式化,缺乏藝術應有的生活氣息),學必循芥子園(清代廣泛流傳的中國畫基本技法圖譜),教學改革為保守派所不容。
齊白石30多歲尚未步入畫壇,只是個匠人,57歲時為避戰(zhàn)亂來到北平,以賣畫為生,并無人問津。他“衰年變法”,閉門十年,大膽突破傳統(tǒng)手法,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美術界獨立門戶自成一派。徐悲鴻到北平,一眼就看準“衰年變法”的齊白石,認為66歲的齊白石“在中國畫壇仍然是一匹能夠奔馳的千里馬”。他兩次登門邀請齊白石為“北藝”教授,沒有得到老人的同意,又第三次去邀請。他的誠意和苦口婆心的說服,感動了老人。徐悲鴻親自駕車接白石老人踏上了學院的講臺。他對學生講:“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的老師,也可以做我的老師。”徐悲鴻為齊白石辦畫展、編畫集,還親自為畫集做序。
后來,徐悲鴻又回到了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告別北平時,齊白石畫了一幅月下尋歸圖送給徐悲鴻并題詩一首:“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藜扶夢訪徐熙?!倍朔謩e后經?;ベ浽姰?,成為莫逆之交,感情十分深厚。
解讀
朋友之間既要真誠相待,又要互相幫助,在這種相互的幫助和真誠的交往中,才更能加深彼此間的友誼。前輩們的深厚感情令我們羨慕和欽佩,在這種欽佩中我們更應該學習前輩們的那種坦誠相待的品質。
戰(zhàn)友情深
名言
個性和集體融合起來,不會失去個性,相反,只有在集體中,個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覺醒和完善。
——康德
故事
解放戰(zhàn)爭中,東北野戰(zhàn)軍的一支部隊正在平北四海地區(qū)休整。
有一天,班里分來了一個新戰(zhàn)士,他叫郅順義。副班長董存瑞熱情地招呼他,搬凳、倒水,全班戰(zhàn)士都圍上來,問長問短。郅順義已經30歲,家有妻兒老小,但經過一再要求,終于實現(xiàn)了參軍、打老蔣、保衛(wèi)勝利果實的愿望。董存瑞了解到他的情況,非常欽佩他當兵的勇氣和決心。他看到郅順義的衣服破了,鞋也磨出了窟窿,露出腳趾頭。便急忙打開自己的小包,拿出一套半新的軍裝和一雙新鞋,塞到郅順義手中,郅順義看看董存瑞身上那補了又補的舊軍裝,心里感動極了。
晚上,班里開完迎新會,董存瑞還繼續(xù)跟郅順義嘮家常,好像分別多年的老戰(zhàn)友又重逢似的。他給郅順義講革命道理,教他射擊、投彈和刺殺,就是吃飯、睡覺、執(zhí)行勤務,他也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
一天,董存瑞和郅順義坐在一塊擦槍,他看到郅順義拿著槍出神。原來,郅順義參軍后,看見班里老同志手里都有一支槍,非常羨慕,他天天盼發(fā)槍,盼得真著急。尤其是上崗時,是背著別人的槍,下崗后又要還給人家,心里真不是滋味。
董存瑞了解到郅順義想得到一支槍的迫切心情,很理解地笑笑說:“槍有的是,到戰(zhàn)場上去領吧!”說著指了指自己手中的槍,告訴郅順義,這槍就是從敵人手里奪過來的。
機會終于來了,在一次戰(zhàn)斗中,董存瑞所在的大班擔任了反擊任務。
我們的迫擊炮把敵人的機槍轟啞了,部隊開始發(fā)起沖鋒。董存瑞一面向潰退的敵人追擊,一面指著右前方說:“你看那兒!”郅順義定神一看,那邊有幾具敵人尸體,一支七九步槍完好無損地扔在那里。郅順義樂得直蹦高,他撿起槍,與董存瑞繼續(xù)追擊敵人。
戰(zhàn)斗結束了,為表彰郅順義在戰(zhàn)斗中的勇敢表現(xiàn),上級給他記了一小功,繳獲的那支步槍也歸他使用了。郅順義謙虛地說:多虧了咱副班長和咱班里的老同志的幫助。
打這以后,董存瑞更是積極、熱情地幫助郅順義,特別是從政治上、思想上,處處注意幫助自己的新戰(zhàn)友,提高階級覺悟,增強革命斗志。
農歷年三十,部隊又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仗后回到駐地,戰(zhàn)士和群眾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董存瑞照例檢查每個戰(zhàn)士的武器、裝備是不是符合作戰(zhàn)要求。檢查到郅順義,看見他腳上的鞋開了個大口子,就囑咐他抓緊時間縫一縫。郅順義答應著,順手掏出錐子和麻繩來,正要補鞋,轉念一想,戰(zhàn)友們都在忙著幫炊事班做飯,幫老鄉(xiāng)挑水掃地,我怎么好意思坐在屋里補自己的鞋呢,明天再說吧。這樣想著,他放下錐子麻繩,走出屋去。
不料,剛吃過晚飯,就傳來急促的號聲,部隊緊急集合,開始了急行軍。郅順義跟著隊伍跑了一會兒,就覺得鞋不跟腳,他蹲下身子一看,鞋底就要掉下來了,他掏出麻繩想捆一下,董存瑞從后面趕上來,塞給他一雙新鞋。這一夜,部隊走了120里路,第二天早晨終于追上了正在潰逃的一股國民黨軍,完成了戰(zhàn)斗任務。
回到駐地,夜里郅順義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董存瑞不在身邊,他睜眼一看,董存瑞正在油燈下縫補自己行軍中扔掉的那雙鞋。他飛針走線,聚精會神,把對戰(zhàn)友的深情全部傾注在那針線上面了。郅順義只覺得心里一陣滾燙,他久久地望著副班長,回想著參軍幾個月來董存瑞對自己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一回回熱忱的幫助,感到了革命隊伍的溫暖。
解讀
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不管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要學會主動幫助別人,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愛,更能獲得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