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社科心理 >做人要大氣 > 為小事計較,只會顯露你的淺薄
為小事計較,只會顯露你的淺薄
作者:牧原   |  字數(shù):3774  |  更新時間:2016-07-15 16:03:35  |  分類:

社科心理

生命短促,別再為小事抓狂

向大海中倒入一小瓶墨水,一瞬間大海就恢復(fù)了本來的顏色,那一小瓶墨水并不能影響大海的純潔。但是倘若你向水杯中倒入一瓶墨水,那么水杯中的水馬上就會完全變色,失去了原本的樣子,這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容積。倘若一個人的心能夠像大海那樣,那么任何詆毀或是干擾都不能改變它,倘若一個人的心像水杯里的水那樣,那么它就只能隨著別人的傾吐和宣泄,變成各種脫離本質(zhì)的樣子。

有個意大利警察在街上巡邏的時候,被一個滿身酒氣的酒鬼攔住,對方非要要求警察給他一支煙,警察根本不認識這個人,而且也根本就不想理會酒鬼的無聊舉動,于是對酒鬼進行了口頭警告,讓他走遠點。酒鬼聽了非常生氣,于是死死抓住警察的衣角不放手,警察的怒火被點燃了,這樣的酒鬼他根本就不當(dāng)一回事。

在爭吵和拉扯中,警察嚴(yán)重警告對方不要鬧事,否則就將他帶到警局里處理,“給你一些顏色看看”,酒鬼聽了哈哈大笑,反而壯著膽子說:“你不就是有槍嗎?威風(fēng)什么,你敢拿槍打我嗎?”在眾人的圍觀面前,警察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結(jié)果直接拔槍便打死了挑釁自己的酒鬼,而他自己也因此而招來牢獄之禍。

其實,被醉鬼糾纏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身為一個警察根本就沒有必要和對方計較,只要隱忍一下,事情也就過去了,這樣也就不會釀成慘劇。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情有很多,那些不幸往往都是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引起的,在2003年2013年的斗毆犯罪案例大調(diào)查中,調(diào)查人員發(fā)現(xiàn)高達85%的犯罪都是因為一些小事,由于自己一時控制不了情緒,才會把事情鬧大,最終一發(fā)不可收拾,給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喜歡斤斤計較的人不善于隱忍,很容易犯錯誤,尤其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俗話說:“量小失眾友,度大集群朋。”一個大肚量的人往往能夠獲得大家的歡迎,而斤斤計較連蠅頭小利也不愿意放過的人,往往淺薄無知,缺乏遠見,人生的路最終也只能越走越窄。

很多哲學(xué)家都認為人身上存在兩種對立的人生哲學(xué),一種是獵人式的,另一種則是園丁式的。獵人式的人總是不愿意放過任何盈利的機會,無論是大的猛獸,還是小的飛禽,他們都不會放過。這種人喜歡計較,而且常常唯利是圖,不愿意做出一丁點的讓步。而園丁式的人則非常大度,懂得讓利于人,不會計較自己的得失,他們甘愿為別人付出,最后反而成全了自己。

我們都聽過“將相和”的故事,在完璧歸趙與秦趙澠池之會后,趙王對藺相如的才智勇氣大為贊賞,于是破天荒地封他為上卿,官位一下子居于廉頗之上。身為武將的廉頗認為自己身經(jīng)百戰(zhàn),是在槍林彈雨中拿命博回自己的地位的,憑什么自己勞苦功高卻要居于人下。他非常不服氣,于是處處刁難藺相如,給對方難堪。而藺相如卻處處忍讓躲避,表現(xiàn)得謹小慎微。

很多人認為藺相如官位更高,而且是趙王身邊的紅人,根本沒有必要害怕對方,藺相如解釋說:我并不是害怕爭斗,事實上,強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有廉頗和我在。如果我們兩人發(fā)生內(nèi)斗,勢必兩敗俱傷,這樣只會讓秦國得益,而對趙國沒有任何好處。所以不是我不能爭,而是我不愿爭,況且這樣的小事也不值得去計較。

不久之后,藺相如“不為己爭而為國爭”的話傳到了廉頗耳中,廉頗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竟是如此的心胸狹隘、淺薄無知,差點就壞了國家大事,于是坦然地負荊請罪。經(jīng)過這件事后,藺相如與廉頗更加信任和理解,兩個人一文一武攜手保衛(wèi)趙國,秦國只能望而興嘆。

做人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不要計較一時的成敗,不要計較一時的榮辱,更不能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糾結(jié)不已。人應(yīng)該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一些,應(yīng)該讓心胸更加開闊一些,凡事著眼于大局、全局,從長遠利益出發(fā),不能因為一些小事而壞了全局的計劃。正因為如此,一定要注意隱忍,要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一時間克制不了自己的行為,那么最終很可能會對自己造成不利影響。

成吉思汗的父親曾被塔塔兒族的人下毒致死,流浪時,他的妻子被人擄走。對一個男人來說這些是奇恥大辱,但是在成吉思汗看來,這些和蒙古人的崛起大業(yè)相比,都只是小事,所以他選擇了隱忍,等到時機成熟、實力增強時,再行復(fù)仇計劃并帶領(lǐng)蒙古族走向繁盛。但凡成就大事的人,總是能夠沉住氣,能夠不拘小節(jié),舍棄小我,不斤斤計較,他們具有更為遠大的理想,也具有更為長遠的目光。

人應(yīng)該放寬自己的胸懷,要懂得隱忍,要從大局出發(fā)。因為一點小事而和別人發(fā)生沖突,這并不是勇敢,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相反只能證明你是一個缺乏思考的懦夫,是一個非常淺薄的莽夫。幽默大師威爾羅吉士曾經(jīng)說過:“我不會因為一頭牛吃了我的莊稼而殺死它,很顯然,因為我知道當(dāng)我吃掉牛的糧食時,它同樣也不會殺死我?!弊鋈擞袝r候還是應(yīng)該具有一些人情味,應(yīng)該懂得基于別人更多的理解和寬容,不為小事計較,恰恰體現(xiàn)出了個人的品德和智慧。

凡事讓一步為高,退三分為妙

在亞馬孫熱帶叢林中,生活著一群非常奇特的蜂鳥,它們個頭非常小,看上去就像小昆蟲一樣,可是它們卻有著非常高超的飛行技巧,比如,倒著飛。其實最早的時候,蜂鳥也和其他鳥類一樣都是向前飛翔的,這種鳥看上去非常小,但是族群數(shù)量大,喜歡成群捕食,而且喜歡爭強斗狠,從來不會輕易退讓半步,可以說在叢林中盛極一時。正因為脾氣暴躁,只懂得一個勁地往前沖,一旦遇到大型的捕食動物,它們往往只能束手就擒,這樣一來蜂鳥的數(shù)量開始急劇減少。

在經(jīng)歷殘酷競爭生活的磨礪之后,蜂鳥的性格開始變得溫和起來,個性也變得低調(diào)和謹慎,不僅很少主動攻擊其他動物,而且遇到其他動物時,反而處處退讓一步,常常選擇倒退著飛行離開。這樣一來,很多沖突和不必要的犧牲就被免除了,而這時蜂鳥的族群又漸漸壯大起來。

其實做人也應(yīng)該和蜂鳥一樣,該忍的事一定要忍,該忍的時候也一定要忍,尤其是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不能總是心浮氣躁地針對別人、攻擊對手。針鋒相對、毫不退讓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只會讓矛盾沖突不斷被激化,這樣一來,彼此之間的仇怨只能加深,最終反而會弄得兩敗俱傷。如果一開始就能夠主動退讓,給別人一個面子,讓別人有臺階可下,那么相信所有的誤會都可能被輕易化解,相信所有的矛盾都能夠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nèi)。

在面對沖突的時候,針鋒相對往往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這樣也許顯示了你足夠勇敢,顯示了你不害怕強權(quán),顯示出你敢于迎接挑戰(zhàn),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應(yīng)該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樣做是不是值得?這樣做又可能會帶來什么樣的風(fēng)險?“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做人還是應(yīng)該懂得做出讓步,在矛盾沖突發(fā)生的時候,盡可能沉住氣,做出退讓和妥協(xié),盡量包容別人的過失,這樣實際上給了別人一條退路,那么兩個人就不會發(fā)生激烈碰撞,矛盾也就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其實人具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你強硬地對待他人,他人也一定會做出強硬的反應(yīng),這樣一來誰也不會率先服軟,沖突只會不斷升級。既然如此,那么不妨先進行表態(tài),后退一步,那么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而執(zhí)拗著互不相讓,那么最終就要從獨木橋上跌落水中。詩仙李白一直以來都想著在朝廷當(dāng)官,可是他為人太過真性情,不善忍耐,常常不肯退讓半步,所以最終被排擠出宮廷,只能自欺欺人地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事實上,如果他能夠沉住氣,不和那些權(quán)貴作對,懂得保全別人的面子,那么就不會受人排擠和陷害。

周易中說:“觀我生,進退?!甭斆鞯娜丝偸菚潇o地認真分析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然后再決定自己到底是選擇進還是選擇退,他們總是能夠為自己尋找退路,也能夠為他人留有余地,而不是不顧大局,硬著頭皮和對手針鋒相對。一個聰明的人并不懼怕發(fā)生沖突,但也不是一個在沖突中胡攪蠻纏、喜歡把事情搞大的人,聰明人應(yīng)該直面沖突,但要選擇更為平和的解決方法,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會輕言交戰(zhàn),而是想盡辦法做出讓步,從而將沖突化解到最低程度。

三國時期,蜀帝劉備為報義弟關(guān)羽、張飛被殺之仇,決定出兵東吳。當(dāng)時東吳和蜀漢雖然有矛盾,但是并沒有激化到一定程度,而且雙方的共同敵人曹魏還存在,所以當(dāng)時諸葛亮等大臣都紛紛勸諫劉備,認為伐吳事不可行。將軍趙云也上諫說:“國賊是曹操,并不是孫權(quán),滅了曹魏之后,東吳孫權(quán)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篡盜皇位,引起公憤,應(yīng)該利用此民憤,先攻占關(guān)中,占據(jù)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么關(guān)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zhàn)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并非上策?!辈粌H如此,就連在東吳任職的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也寫信給劉備。然而劉備怒氣沖沖,并不能準(zhǔn)確判斷當(dāng)時的形勢,更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終于在夷陵之戰(zhàn)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客死白帝城。

由此可知,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行,容忍克己,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情緒激動就亂下決定,或者抓住對方一點不放,最終激化矛盾。一個人想要跳得遠,就要先往后退,然后做加速準(zhǔn)備,才能達到自己的跳躍極限,這一“退”,往往就是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試想當(dāng)初劉備若是能夠忍一時之氣,退三分之地,繼續(xù)聯(lián)吳抗曹,然后在攻克曹魏之后再尋機復(fù)仇,那歷史會演變成什么樣子,又有誰能知道呢?

所以,為人須忍讓,忍一時之氣,就可以大大減少自己身邊的麻煩,而把精力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退三步之地,就可以讓自己的前途更加平坦順暢,因此走得更遠。能忍能讓的人,才真的能沖能闖,最終擁抱成功。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