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曰:讀書以明理為要。理既明則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難事,但據(jù)理直行,則失俱無可愧。書云:“學于古訓乃有獲?!狈彩ベt經(jīng)書,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讀書時便宜留心體會,此可以為我法,此可以為我戒。久久貫通,則事至物來,隨感即應,而不特思索矣。
譯文
讀書以明白事理最為要緊。事理明白了,那么心中就有了主心骨,一切是非邪正就自然而然能夠分辨出來。遇到有疑難的事,只要按照道理大膽去做,那么不論事情是成功或是失敗,都能無愧于人。尚書上說:“學習古人的教誨,就有收獲。”大凡古圣賢的經(jīng)典著作,所說的每句話、所做的每件事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在其中,讀書時便應當留心去體會,這些地方可以為我所效法,這些地方我應該注意,引以為戒。時間長了,就能夠完全領(lǐng)會書中的意旨,那么碰到事情,腦子里就立即能夠有所反應,想出辦法來,而不用你特意去思索了。
評語
這一段話主要是講讀書與明理的關(guān)系。古代典籍積累了前人豐富的經(jīng)驗和教訓,確實可以借鑒。不過,更重要的還在于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相輔相成。關(guān)于這點,至今對我們?nèi)杂袉⒌弦饬x。
不為書愚不為書欺
訓曰:凡看書不為書所愚,始善。即如董子云:“風不鳴條,雨不破塊,謂之升平世界?!惫癸L不鳴條,則萬物何以鼓動發(fā)生?雨不破塊,則田畝如何耕作布種?以此觀之,俱系粉飾空文而已。似此者,皆不可信以為真也。
注解
董子: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漢哲學家、今文經(jīng)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專治春秋公羊傳。極力推崇儒術(shù),抑黜百家,開其后一千多年中國封建社會以儒家為正統(tǒng)的局面。后人尊稱為董子。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帮L不鳴條”句:見董仲舒雨雹對:“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鳴條,指風吹動樹枝發(fā)出聲音。破塊:指暴雨毀傷農(nóng)田。
譯文
大凡看書而不為書所迷惑,才稱得上是明智。像漢代董仲舒所說:“風吹不會使樹枝發(fā)出聲響,雨水不會沖毀土壤,稱之為太平之世?!惫骘L吹不會使樹枝發(fā)出聲響,那么天地萬物靠什么來使它們得到激發(fā)、生成呢?雨水不會沖毀土壤,那么田地怎么耕作播種呢?從這些地方看來,都是一些貌似好聽而經(jīng)不起推敲的空話罷了。像這樣的話,都不要信以為真。
評語
這段話與“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古語倒有相通之處??滴醮颂帍娬{(diào)不要傻讀書,不要盡信古人,凡事要有自己的分析和見解。
博采眾長垂示永久
訓曰:朕自幼留心典籍,比年已來所編定書約有數(shù)十種,皆已次第告成。至于字學,所關(guān)尤切。字匯失之簡略,正字通涉于泛濫。兼之各方風土不同,語音各異,司馬光之類編,分部或未明;沈約之聲韻,后人不無訾議;洪武正韻多所駁辯,迄不能行,仍依沈韻。朕參閱諸家,究心考證,如我朝清文以及蒙古、西域、洋外諸國,多從字母而來,音雖由地而殊,而字莫不寄于點畫,兩字合作一字,二韻切為一音,因知天地之元音發(fā)于人聲,人聲之形象寄于字體。故朕酌訂一書,命曰康熙字典,增字匯之闕遺,刪正字通繁冗,務使詳略得中,歸于正當,庶可垂示永久云。
注解
比年:近年。字學:研究文字形、音、義之學。字匯:字書。十四卷。明梅膺祚著。正字通:字書。十二卷。清張自烈著。泛濫:指內(nèi)容龐雜。類編:文字學著作。十五卷,每卷各分上、中、下,故亦稱四十五卷。宋王洙、司馬光編。沈約(441-513年):南朝聲韻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于聲韻主“四聲八病”之說。著有宋書、四聲韻譜等。訾議:非議。洪武正韻:韻書。簡稱正韻,十六卷。明洪武時樂韶鳳、宋濂等奉詔編撰。駁辯:辯論是非,否定他人的意見。切:以二字切合成一音。唐以前韻書稱反,宋以后稱切,合稱反切。此處指拼音。元音:此處指最早的聲音??滴踝值洌呵宕傩薜淖值?。張玉書、陳廷敬等編撰。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故名。垂示:留給后人示范。
譯文
我從小就留心對經(jīng)書典籍的學習,近年來主持編寫已成稿的書大約有幾十種,都已經(jīng)陸續(xù)完成。至于對文字形、音、義等的研究,我更是密切關(guān)注。明朝人梅膺祚所著的字匯一書,缺點在于過于簡略,本朝人張自烈所著正字通涉及的內(nèi)容不免過于龐雜。加之中國各地風土人情不同,語音也各不一樣,因此,宋朝司馬光的類編,各部分的分類間或有不清楚的地方;南朝沈約的聲韻學說,后代人也對它有所批評;明代的洪武正韻對他書的意見多所否定,但卻未對音韻提出正確讀法,因此并未流行開來,人們還是依照沈約的音韻去正音。我閱讀、參照了各家的意見,潛心推究、考證,發(fā)現(xiàn)如本朝的滿文以及蒙古文、西域文、海外各國的文字,大都是從字母拼讀而來,發(fā)音雖然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而不同,但字的形體無不是由點、畫構(gòu)造而成,兩個字母合成一個字,兩個韻可以反切成一個音。因而我懂得了天地最早的元音,是由人聲所形成的;人聲的形象就是借助于字體來顯示出來的。所以,我考慮要編一部字典,名為康熙字典,補充字匯的缺漏,刪削正字通的繁瑣、蕪雜,一定要使它詳細適度,成為一部比較正確、適用的工具書。能夠做到這樣,就可以留給后人作為典范了。
評語
康熙晚年對修書最感興趣,成果也以晚年最多。他一生自撰及組織才能之士編纂的書籍達六十余種,其中絕大部分在五十歲之后完成。修書之所以成為康熙晚年“最樂之事”,并非單純出于興趣,而有其歷史的必然性??滴踔螄鴶?shù)十年,建樹甚多,成效卓著,守成、創(chuàng)業(yè)之功績,舉世公認。因此,他珍惜自己的事業(yè),總結(jié)治國之經(jīng)驗,渴望能傳之千秋萬代。他是一位有真才實學的君主,深知科學文化的價值不可忽視,因而肯下功夫、花工本進行整理,使之發(fā)揚光大。他的思想是深邃的,經(jīng)驗是豐富的,留給后人的是一筆最寶貴的遺產(chǎn)。他一生兢兢業(yè)業(yè),修身、齊家、治國,都十分認真,并投入全部精力,自信每個體會對后人都有益處。這一切,使他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一種寫出來、留下去的強烈欲望,如蠶吐絲,欲罷不能??滴跬砟暧H自組織纂修的書籍,不乏傳世之作。如清文鑒、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子史精華、佩文韻府、駢字類編、廣群芳譜、律歷淵源等,已成我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滴跷迨迥辏ǎ保罚保赌辏┬蕹傻目滴踝值?,吸收歷代字書的有益成分,并加以補充和發(fā)展。其突出特點是:1收字最多,達47035字;2在辨形、注音、釋義、引例等方面,都比以前字書完備、細密、實用;3編排體例采用明代字書行之有效的部首檢字法,并將部首及部中之字均按筆畫為序,查閱較為便捷。
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他對文化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他從細小做起,完成大一統(tǒng)的偉大抱負。
父祖之基不可易視
訓曰:賴祖父福蔭,天下一統(tǒng),國泰民安。遠方外國商賈漸通,各種皮毛較之向日倍增。記朕少時,貴人所尚者,惟貂,次則狐天馬之類,至于銀鼠,總未見也。駙馬耿聚忠著一銀鼠皮褂,眾皆環(huán)視,以為奇珍。而今銀鼠能值幾何?即此一節(jié)而論,祖父所遺之基,所積之福,豈可易視哉!
注解
祖父:指清太宗皇太極。:狐天馬:似指名貴狐裘。銀鼠:狀頗類鼬,耳小,毛短,其色潔白,皮可御寒,極貴重。
譯文
依靠祖父蔭庇,國家天下統(tǒng)一,國泰民安。遠方外國商人來做買賣的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皮毛流通比以前成倍地增加。記得我小時,王公貴人中最時尚的,只有貂皮,其次就是各種狐裘,至于銀鼠皮,是見不到的。當時駙馬耿聚忠穿了一件銀鼠皮褂子,大家都圍著看,當做奇珍異寶。但現(xiàn)在銀鼠能值幾文錢?就這一點而論,祖父所遺留下來的基業(yè),所積下來的福祉,怎么能夠輕率地對待呢?
評語
一米一線,當思來之不易;一物之用,當思先輩創(chuàng)業(yè)之艱辛??滴醯圩鳛榉饨ńy(tǒng)治者,諄諄告誡兒孫,必須重視祖父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和積下的福氣,必須惜福和不忘祖輩艱辛。教導兒孫不忘過去,不忘祖先才能惕厲自己,才能國泰民安。
寬嚴兼濟使人之要
訓曰:為人上者,使令小人固不可過于嚴厲,而亦不可過于寬縱。如小過誤,可以寬者即寬宥之;罪之不可寬者,彼時則懲責訓導之,不可記恨。若當下不懲責,時常瑣屑蹂踐,則小人恐懼,無益事也。此亦使人之要,汝等留心記之!
注解
當下:當時?,嵭迹悍奔?。蹂踐:蹂躪,踐踏,摧殘。
譯文
作為統(tǒng)治者,在使喚下人時,不可過分地嚴厲,也不可過于寬容、放縱。如果他們有小的過錯,能夠?qū)捜輹r就要表示寬容饒?。患偃羲麄兎噶瞬豢绅埶〉拇筮^失,那么就要懲罰、責備并教訓他們,但不要記恨在心。假使當時不懲罰他,不責備他,而在日后瑣碎的事情上折磨他,就會使下人恐懼不安,無所適從,這就沒有什么好處了。這也是用人的原則,你們一定要留心記住它。
評語
康熙皇帝在管理臣下方面,是有心得體會的。在這篇庭訓中,他告誡子孫,御下之道,能寬即寬,懲罰須適度;該罰當罰,罰后不再計較。最要不得的是當罰不罰,而事后卻又抓住不放,耿耿于懷,弄得人人謹小慎微,無所適從。
心志專一即是養(yǎng)生
訓曰:人果專心于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與我國之耆舊善于書法者,俱壽考而身強健。復有能畫漢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絕于人者,皆壽至七八十,身體強健,畫作如常。由是觀之,凡人之心志有所專,即是養(yǎng)身之道。
譯文
如果一個人真的能潛心鉆研一種技藝,那么他的心思就能集中在一起,不會產(chǎn)生什么私心雜念,而這樣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我所見到的明朝末年的一些人以及我大清滿洲德高望重的元老,凡是善于書法的,都長壽,而且身體健壯。還有那些會畫畫兒的漢族工匠、制作各種器物的能工巧匠,凡是技藝出眾,有拿手的絕活兒的,都活到七八十歲,身體健壯,畫畫做工像往常一樣精力充沛。由此看來,凡是一個人潛心鉆研一種東西,本身就是一種養(yǎng)生的好辦法。
評語
古人寫字,主張恭敬、安靜、平心靜氣,這樣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使心理和諧,達到修身養(yǎng)性。練書法是最好的消閑活動,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它既是腦力的休息,亦是精神的活動,可以調(diào)整身體內(nèi)外各部位機能,收到如打拳、氣功、靜坐等養(yǎng)心健身術(shù)一樣的功效。書法也可以治慢性疾病、降血壓、除焦慮。在明窗下,凈幾上,集中意志,揮毫潑墨筆隨心意,充滿激情,滿懷樂趣,可使人得到無窮的感悟。
一粒之藝于身有益
訓曰:朕避暑時,曾于烏城、熱河等處捕魚,見侍衛(wèi)、執(zhí)事人中年紀幼小者,憐其未習于水,每懷怵惕。故朕諸子自幼俱令其習水,即習之未精者,較之若輩亦大不同,所以行船涉水,總不為汝等牽掛也??梢?,為人凡學一藝,必于自身有益。我朝先輩嘗言:“一粒之藝,于身有益。”誠謂是與。
注解
烏城:指承德避暑山莊附近地名。熱河:河名,流經(jīng)承德避暑山莊,境內(nèi)多行宮圍場。執(zhí)事:擔任工作,從事勞役,此處指供役使的人。怵惕:戒懼,驚懼。
譯文
我在承德避暑時,曾在烏城、熱河等地捕魚,看到侍衛(wèi)、仆從中年輕人不會游泳,我就心生憐憫,常常替他們擔心。我的子女小時候我就讓他們學習游泳,即使游得不太好的也與侍衛(wèi)、仆從那些人大不相同,所以,無論是乘船還是涉水,我都不用為你們擔心。由此看來,人只要掌握一種技藝,就會對自身有好處。我大清朝前輩曾說過:“再小的本領(lǐng)對自身也有益處。”正是講的這個道理。
評語
藝不壓身,學會游泳自然就不怕水。每當我們學會一門本領(lǐng),就能增加一份克服困難的能力??滴趸实弁ㄟ^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誡子孫:“一粒之藝,于身有益”,這種認識,比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說教,確實要高明很多。
眾謀獨察不可偏廢
訓曰:舜好問而好察。邇言不自用而好問,固美矣。然不可不察其是否也,故又繼之以好察。孟子論用人、用刑則曰:“詢之左右及諸大夫,及國人,可謂不自用、不偏聽而謀之廣矣,然終必繼之以察而實見其可否,然后信之。”至若舜又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xié)從?!被右嘣唬骸叭暧写笠?,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贝藙t又先斷之以己意,然后參之于人與鬼神。可見古之圣人或先參眾論,而后審之以獨斷?;蛳榷阂?,而后稽之于人神。其慎重不茍如此,蓋眾謀獨斷,不容偏廢,但先后異用而隨事因時可耳。
注解
邇言:淺近或左右親近的話。自用:自以為是,恃自己的聰明才力行事。固:本來,自然。官占:卜官的占斷。昆:后。元龜:大龜,用于占卜。僉:皆,眾。龜筮:占卦。古時占卜用龜,筮用耆,視其象與數(shù)以定吉兇。箕子:商紂諸子,封國于箕,故稱。卜筮:占卜。
譯文
舜處理事,既喜歡向人征詢意見,又注意進行考察。傾聽左右親近人的話又不自以為是,這的確是一種美德。然而,不能因此而不親自調(diào)查清楚左右親近的人說的話是否正確,所以,還要自己繼續(xù)做進一步的考察。
孟子論述用人、用刑問題時曾經(jīng)說:“能征詢左右之人、各位大夫和國人的意見,這就叫不自以為是、不偏聽一面之詞而比較廣泛地考慮問題,然而,最終必定要繼續(xù)進行調(diào)查,以便進一步了解實際情況,和人們所說的相印證,然后才能相信。”至于舜又說:“卜官的占斷,只有自己先下決心,然后問命于龜卜。我的心志先定,然后再征詢眾人的意見,問問鬼神聽命于占卜?!被右舱f:“你如果遇到大的問題,先聽聽自己的心聲,再去問問卿士,問問平民百姓的意見,最后聽命于占卜問卦?!边@種做法是先取決于自己的意見,然后再參考他人和鬼神的意見。可見,古代的圣人或者是先參考眾人的意見,然后自己獨自決斷;或者是先定下自己的意見,而后再通過征詢別人的意見,問卦于鬼神來進行考核。他們之所以如此慎重、認真,正是因為聽取眾人、鬼神的意見和自己獨自決斷兩方面互不偏廢,而這兩方面或先或后的不同使用,又是因時因事來決定的。
評語
康熙的這篇庭訓是比較長的,文字也比較艱澀,但要說的問題看起來比較簡單:君主一方面要兼聽則明,另一方面則須獨斷是非。這卻是帝王統(tǒng)馭術(shù)的基本法則之一。韓非子對這一統(tǒng)馭術(shù)有非常深刻的敘述。他認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如果不先聽取每個人的意見,就發(fā)布天威,自行決斷,臣下發(fā)表意見就可能會迎合君主的觀點,而改變自己原先的看法,這樣就會愚智不分。君主只是逐一聽取意見而不集合眾人在一起議論,就會猶豫不決而不能決斷;不能決斷,事情就無法解決。所以,君主應兼聽,并權(quán)衡利弊,然后選擇其中的一種意見,這樣,君主就不會有落入世下所設的陷阱的危險。
竭其心智博取眾議
訓曰:天下事物之來不同,而人之識見亦異。有事理當前,是非如睹,出平日學力之所至,不待擬議而后得之,此素定之識也;有事變倏來,一時未能驟斷,必等深思而后得之,此徐出之識也;有雖深思而不能得,合眾人之心,其間必有一當者,擇其是而用之,此取資之識也。此三者,雖圣人亦然。故周公有繼日之思,而堯舜亦曰疇咨稽眾。惟能竭其心思,能取于眾,所以為圣人耳。
注解
素定:平素預定,常識。倏來:很快地來到,忽然來到。疇咨:語出書·堯典。后來用作訪問、訪求之意。
譯文
天下萬事萬物的來源是不相同的,所以人們對它的看法也就不盡相同。有的是事理當前,其是非好壞一看就清楚,運用自己平日的全部學識,不須設計、策劃就能做決斷,這叫做素定之識;有的是事件突然發(fā)生,一時間還不能迅速做出決斷,必須要等待深思熟慮之后才能拿出辦法,這叫做徐出之識;還有的是雖已經(jīng)過深思熟慮卻仍拿不出辦法,但能綜合眾人的想法,這些想法中必定有一種是可行的,把它選擇出來而加以運用,這叫做取資之識。這三種策劃方式,就連圣人也要采取、利用。所以,周公有連日思考問題的習慣,而堯、舜也說要訪問他人,考察眾人的意見。只有能夠盡力運用自己的頭腦,又能博取眾人的意見,才可以成為圣人。
評語
知道如何用人是王者之道,知道怎么辦事是為臣之道。善用賢良,各負其責,是治理國家或領(lǐng)導一團體的根本大計。古代賢明有為的帝王能夠有成就,這是一個主要條件,是成功的基礎。作為下屬,也應當明白自己和了解別人的所長所短,不要大權(quán)獨攬,更不可嫉賢妒能。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就是把自己放到一個與自己的才干相適配的位置上,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出于公心,從事業(yè)出發(fā),讓人才司其事,負其責,盡其才,盡其用。俗語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每一行都會有出類拔萃的人物。對于個人來講,是要尋找能夠適合自己而且有望成就的位置去學習鉆研,去尋找能發(fā)揮才學的環(huán)境,而不是等待或孤芳自賞。對于一個領(lǐng)導者而言,其才能的表現(xiàn)決不是自身的炫耀,而是要善于組織管理,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人之所長,讓人才處在合適的位置,就像寶石置于亮處閃光。楚漢之爭,劉邦之長在于“降將”。張良、蕭何、韓信各盡其所能,成就了劉邦的“無能”之功。而項羽自恃武藝超群,能“敵萬人”,結(jié)果毀了事業(yè),也毀了自己。